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节 富则变,大国崛起1857,狂人阿Q,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跟江南相比,太湖一带的桑蚕每年只能产两造丝,而广東的桑蚕每年却能产七八造,甚至十造丝。
当然,生物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生长期越长的,往往越优质。所以江南的丝往往质量最好,历史上,基本上手工生产的辑里湖丝一去世界博览会,都往往能拿到金奖。直到20世纪初期,这个地区的生丝价格,依然是世界一流,能跟意大利生产的优质生丝相比,而日本产的生丝,却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物种是很难改变的,优质蚕种的培养,优质桑树的培育,这都需要时间。欧洲人用了几个世纪的科学育种,才在工业革命之后,能跟江南手工产品相比,而他们在产量上,几乎永远无法跟两广地区相比。
这些情况,工部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他们还从法国、意大利聘请了不少桑蚕专家,建立了专门的育种工厂,希望培育出适合广东地区的优质桑蚕,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紧张。
但以目前的优势,广東生丝也能在世界上立足。质量上不可能跟江南比,因为那地方得天独厚,几千年来形成的优势,不可能短期内动摇。
国际分类中,江南丝的特点是白净透亮光泽圆润,是蚕丝中的上品。日本丝相比发灰,广東丝则是发黄,印度丝直接就是黄色。唯一能跟江南丝相比的,就是意大利个别地区生产的上等生丝。
这是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人大概还能吃个几十年。而在享受完几十年祖宗红利之前,工部希望必须培养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来。
工部聘请的法国、意大利专家,不但帮忙建立了育种工厂,从江南、广東、广西等地找来各种不同的蚕种进行杂交繁育,欧洲的桑蚕是不敢引入的,担心病毒进入。尽管已经引入了显微镜进行镜检,但大家普遍不放心。
同时,这些专家根据欧洲的经验,结合广東本地的桑蚕传统技术,规范性生产,科学化施肥、剪枝等技术,将广東蚕农的产丝次数统一提高到十造。
只是欧洲专家建议的规模性养蚕,目前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这意味着要跟几百万小蚕农抢饭吃,已经被锦纶堂事件吓怕了的工部,目前不敢推广这项技术。他们只是在小农户养蚕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技术交给蚕农。
不过工部决定在广西进行示范,广西经过战乱之后,人口从700多万降低到了500万,有大量的抛荒土地,工部在哪里购买了几百亩土地,办了一个养蚕示范工厂,修建了统一的厂房,通风设备,温控设施,目前已经产出了一大批优质蚕茧。
他们希望先在广西推广,至于江南地区的桑葚鱼塘,实在是不敢动。
有丝茶两大支出产业,工部认定,未来几年大明产出还将继续扩大,尤其是生丝产业,法国的桑蚕业在未来几年内都不太容易恢复过来,大明还将继续享受这个红利,加上自身优势的不断扩大,广西桑产业的发展,缫丝业还将继续快速的发展。
至此,大明已经垄断了茶叶这个传统行业,并且在生丝产业取得优势地位,新的产业织稠业在快速发展,同时物价变动却不大,接连几年超过千万白银的顺差,竟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这本身就说明资金没有流入消费领域,而是变成了老百姓的储蓄,变成了资本家的投资,用后世的理论来说,那就是大明经济正在享受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好时代。
怎么看这个美好时代短期内都不可能结束,于是在缫丝业度过危机之后,朱敬伦决定启动下一轮改革,历史上的改革往往都发生在社会危机的时候,可朱敬伦觉得,那只是被动的适应,不是真正的变革,真正的变革,应该主动一些。
朱敬伦决定主动出击的攻势变革,在最好的时候进行变革,而不是等到过不下去的时候才变,不能穷则变,而要富则变。
一个国家在发展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矛盾积累的时候,但是高增长往往能够遮盖这些问题,所以大多数国家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不乐意变革,甚至觉得自己的体制就是最好的,不需要变革。
可是一旦增长结束,遇到困境的时候,这些矛盾就一下子暴露出来,这时候想变革了,却发现问题已经积累的很深,有的国家经过痛苦的改革,成功的挺了过去,有的国家则永远的倒下了。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显然古人也是这个思路,山穷水尽才会想到变革。
朱敬伦始终看到了那些问题所在,但是由于反对的力量太强,他只能按兵不动,但现在社会开始了快速发展,他反而认为改变的时机到了,不是他不顾虑那些反对力量了,而是他知道,一个国家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更能承受压力,这时候变革的成本其实是最低的。
退一万步讲,这时候变革风险也是最低的,因为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在他的高速增长的时候崩溃的。
朱敬伦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将以前想做不敢坐,必须做却不能做的事情做了,他这次要深入这个古老国家最根本、最敏感也最稳固的核心:
那就中国的乡村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