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二六章 氛围,新顺1730,望舒慕羲和,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是封建王朝,就该有封建王朝的样子,要善于运用封建王朝的特点去办事。
刘钰说那些问题解决不了,除不了根,除非交通足够发达,或者跟英国似的一省大小但四周全能煮盐,否则确实无解。
可除不了根,未必办不成事。
刘钰在苏北杀人后,皇帝突然“发难”要搞盐政改革,对大盐商出尔反尔,要废掉总承包商制度。
这要是在英、荷等国,皇帝估计已经挂路灯顶上了。
不过在大顺,那些大盐商连敢拉队伍起事都不敢,也实在是无能至极。
借着刘钰杀戮太重的恶名,之前又让刘钰来办这件事,大盐商哪还有心思琢磨着钻漏洞。
惶惶不可终日。
等着风声过去,终于确定之前既往不咎的时候,再做准备去钻漏洞,已经来不及了。
而之前史世用跟着刘钰来两淮办事,已经查办了许久。
刘钰秉持的思路就是化枭为商。
史世用这群本该查官面事的人,要么在查各地的盐霸、要么在查各地的走私贩子,刘钰手里都有名单的。
他说要给合适的人,合适的票。
谁是合适的人?
有一定的资本,而且之前是卖盐的,有销售渠道,有能力运输售卖的人,就是合适的人。
不管他们之前卖的是私盐还是官盐。
现在,运河被废,长芦盐走私渠道被掐断,淮北盐今年的理论销售量肯定是要暴增的。
仅从盐税的角度来看,改革派已经赢了。
甭管买了票之后,是真的去卖盐,还是转手加价卖票,朝廷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盐税。
反正都是修补匠,只要保证这几年别出大问题就是。
至于富商雇人凑名额来囤票这种事,早晚的,规矩在这摆着,不出这事才怪了呢。
但这都无所谓。
前期只要保证“合适的人”能拿到50%的票,即可。
剩下的50%,是用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人人都有机会”、“二三百两也能入场”、“投机”、“倒卖”的氛围的。
所要保证的,是今年过去,明年来的人更多,保证买方的繁荣。
没有投机倒卖的气氛,可不是好事。
因为反过来也就是说,无投机,证明商业氛围不够浓重。
而三五年后,哪还有什么两淮大盐商。要么啥也不会干让老婆接客求生,要么脑子稍微好使点赶紧转型去投资垦荒。到时候,现在营造的这种商业氛围就有大用了。
反正刘钰在意的不是修补。
而是垦荒、南洋、轻工业手工场这样的不是修补匠的事。
只不过,有人非要把盐政改革和他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实压根他就不觉得这是啥好办法。
然而,前后左右四五条路,只要不是岿然不动,全是“改革”、“变法”,肯定有人混为一谈。
哪怕明明是一个往前、一个往右,保守派会全都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说两人一样都是改革,混淆视听。
既是一损俱损,他也没办法,不得不鼎力支持。
至于让“合适的人”拿到合适的票,是不是不公平?当然是了,不但是,而且是,不过这就是大顺这个封建王朝唯一能走的路。
就和川南的井盐投资一样、和东西洋贸易一样、和组建承担漕米海运的海运公司一样,全都不公平。
全都是挑选之后扶植起来的。
朝廷扶植出一批财阀,并且控制住,或者说至少让皇帝感觉完全可以控制得住,这是大顺这个王朝能往前稍微多走几步的办法。
到头来,这种暗引之法,实则和之前的盐引商人区别不大,只是新人换旧人而已。
所以刘钰才说这是修补匠手段。
说白了,就是均田、兼并、再均田。
只不过商业积累的速度太快,等不到三百年的周期而已。
虽然这个办法很差,但相对于那些改革派想到了解决办法,对比之下,貌似更强一些。
改革派想到的办法,是让商人抵押足够的押金,验资买票,确保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经营而不是拿去倒卖。也着实让刘钰哭笑不得。
如果说,刘钰的办法是修补匠,在那拿着锤子和鱼鳔胶木板叮叮当当,哪里漏了补哪里。
那他们的办法则是拿脚指头堵住漏水的窟窿,假装不漏水了。
这事儿既是摆明了要作假,剩下的反倒简单了。
只要想做假,有的是办法能保证合适的人,拿到合适的票。
剩下那几成,表演一番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改革场景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