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万点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09、女人们有活命的活计做了,明末钢铁大亨,漫卷诗书万点花,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这些能百姓能否打仗的问题,也是有固定套路的。造反的先辈早已研究的明明白白。实行饥饿兵一营,青壮兵一营,外加老营三级选拔制度。
饥饿兵每天只给吊命的食物。武器给些农具就行。既防止他们因为烧屋抢粮的仇恨而反抗。同时也是节约粮食。毕竟饥民兵的数量是最多的。叛军也是金字塔型结构。
和官兵接战,让他们打头阵,让青壮在后面督战,逃跑的就地斩杀。青壮后面是老营,监督青壮。老营一般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就是所谓的流寇作战,没有根据地做依托。
如果打败了,这些造反的头领,会让老营带着财物和粮食先走。让青壮营断后,实在不行就抛弃饥饿兵和青壮营。只要还有老营。跑到哪里,还是可以重新复制毁灭地方社会结构这一套。很快就能聚集起几万人。
如果这里边有的人敢拼命作战,战后就升入青壮营。到了青壮营就能吃饱饭。如果在青壮营里表现好,成为精锐,杀敌甚多,就会被提拔进入老营。
到了老营这里,相当于建奴的白摆牙喇兵,有酒肉,还有抢来的妇女。所以,既要压榨饥饿兵,又要给他们上升的通道。逼迫他们玩命。
五代时有个节度使,他为了防止抓来流民、强征的城市地痞逃跑。他发明出一套战法。就是每三个甲兵,看着十个人。把他们的脖子用铁环和铁链固定死,穿成一串。战时,让甲兵用五米长的竹竿或者木棍。分别在两头和中间顶着他们,推动他们向前,强制他们和敌兵格斗。
这一通大乱下来,蓟镇二十几个县城和农村,都不同程度的遭了灭顶之灾。大批青壮男性死于兵灾。
这个年头,没有男人,一家人几乎没法生存。尤其是这几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下。
女人和孩子种不了太多地,亩产又少,不够交地租的。
所以,当京城里来人,招募妇女做纺纱工的消息传来时。好多人似乎是从绝望里看到了光明一样。从四处蜂拥着跑来。
待遇算不上好,管吃管住,工钱按照计件算。按照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分等级核算。基本就是干多少拿多少。
这已经让很多人喜出望外了。现在她们还在为吃饭发愁。
多数纱厂的老板,也同意她们带着老人和孩子进厂。毕竟这个年代孩子早工作,从小学习纺纱,技术要比外面的好。
穷人的孩子八九岁就开始工作的比比皆是。这年代可不讲童工什么的。
单身的寡妇可不好找,不让她们带家属,她们是不可能扔下家人的,那等于让他们饿死。这样也招不到人。但老板也不愿意养活一大家子人。
最后,妥协了一下。把管吃改为一天三斤玉米面底薪。够不够吃就不管了。你们自己商量。如果认为能养活家人就来上工。
厂里提供空地,可以支些草棚子勉强可以住。等第一个月工钱下来了,可以去租房住。如果不想花钱,用稻草和泥土树枝搭建的窝棚勉强也能住,就是冬天很冷。
不过现在蜂窝煤便宜,咬牙买个铁炉子,也还是可以过冬的。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找到些浆洗缝补的活计,毕竟京城的郊外离着京城近。工作机会也多些不是。
于是,在皇家毛纺厂扶持自己的供货商,开纱厂的时候开始。遭了兵灾最严重的几个县城的妇女,大批的来到郊外做纺织女工。
这些新开的纱厂,多数都设在了毛纺厂附近,他们租下小块土地。搭建临时工棚,就开始生产。这些小纱厂使用珍妮机,很快就把棉纱的产量提了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