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思立大学,竟闻司马德操,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究其根本无非两点,其一生源质量差,各种官员后代可以荫功入学,富商可以通过纳银入读。其二学子结业可以直接出仕,却又不能出任高位,受科举出身的官员歧视。
张瑞不反对国家学府学员直接出仕,毕竟是汇聚了举国的精英才俊。但厌恶毫无缘由的就封官就任。
况且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出仕,适合出仕。
张瑞乃说道:“不同于太学,孤所立学院,其回归教育初心,只负责教书育人。学员需饱读诗书才可考入其中。精研四年,有所建树,方可结业,授予博士之位。若有意出仕者,可直接参与科考州试。能过科考则授予高位,若不能过,则彻查其师长,是否腐败。”
“且学院之中,不仅设五经博士,更设其他学派博士,兵家、法家、农家、墨家及孤最重视之数算,无一例外。学员需涉猎其中多数,精通数门。具体名数由祭酒、博士自行核算。”
这种形式其实已经比较像后世的国家顶级大学,张瑞对教育一向十分关注,便说道:“事关长安学院,孤将亲自选址建设学院,担任山长,设立典章。尔可替孤搜寻几位大儒,与孤齐办学院。”
杨修拱手应诺,说道:“主公所思博学多识之大儒,正是某欲谈及之人。乃是避难关中之名士其二,与宋忠并列。”
“哦?是何人?”
“乃颍川名士人,司马德操。”
“司马德操?”
谈及司马德操,即便恃才傲物的杨修亦面露尊崇之色,说道:“司马公名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其人德行清雅,学究天人,能知人论世,可鉴才引贤,得世人之敬重。其博学之广令人惊叹,非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更兼知奇门、兵法。”
颍川阳翟人,出名的并非只有郭嘉。
这位司马徽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尤其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而广为人知。
整个颍川在董卓暴虐下化为一片焦土,司马徽避难于他州并不让人意外。
只是这位大儒竟然避难于自己治下,而未去荆州,着实令张瑞颇感惊讶。
立即关切的问道:“司马公如今在做何事?”
“司马公如今居于华阴县,太华山下,畜牧垦殖,种桑养蚕。”
“做何事?”张瑞惊讶的张大了嘴巴,问道:“畜牧垦殖,种桑养蚕?”
这位名士未免也太接地气了。作为一位享誉天下的大儒,你不去著书立传也就罢了,至少教书育人吧?怎么搞起农业生产这类事情了?
杨修郑重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司马公之所以未去荆州,便是因为主公治下桑树成林,养桑便利。”
这……
张瑞分析过能吸引这位名士的原因,首先是己治下平宁,乃是避难桃园。其次是因为自己治下重视文教,广办学院,文风昌盛。
但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压倒荆州,吸引到司马徽的竟然是文教之外的重视农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