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冰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0 王在晋,大明圣皇,萧冰台,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提到王在晋,就不能不提另一个人,孙承宗。
在熊廷弼死后,这两人基本主导了整个辽东战略建设,而这两个人的战略布局,却是截然相反。
孙承宗提倡以‘辽人守辽土’,步步为营,修撰堡垒,以堡垒为跳板,一步一步的千前进,困死后金,这是一种防守反击的战略,可谓积极防守。
而王在晋,则是延续熊廷弼一脉的战略思想,乃是全线弃守,放弃关外所有土地,将辽民全部迁往关内,实行坚壁清野战术,死守山海关,这是一种保守的战略,可谓消极防守。
单从表面上看,似乎孙承宗的战略更高一皱,不仅能就地屯田,解决粮饷问题,还能发动一定的反击,又不用放弃土地,还能逐步收复失地,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任何一个战略都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的,光看纸面上的文字没有任何意义。
诚然,孙承宗的战略看起来十分美丽,但有几个问题不解决,那就徒劳无功。
首先,必须要有一只能够在野战中和后金相抗衡的部队,其次,要有钱。
前者,在大小凌河之战后,辽东精锐损失殆尽,纵然后来练了很多兵,还有传闻中的一只关宁铁骑,但从各个战绩来看,这些部队根本毫无作用,守城尚可,野战无能。
其次,就是大明的财政了,魏忠贤尚在,还能从底下的官僚、地方的关卡、商铺等地方收取近两百万两的杂项,但崇贞上位后,杂项从近两百万两,直接就掉到五六十万两,直接少了一百多万。
巨大的缺口,导致了辽响的再次加派,进而引发出剿饷,最终大明财政崩溃,无力回天。
说句不客气的话,孙承宗的战略,直接将大明拖入深渊。
以后世的眼光观之,王在晋的战略绝算不上好,但无疑十分适合当时明朝的环境——省钱。
要知道,每年中央拨给辽东的军饷有五百多万两,包括大量的物资和粮食,而这些不光光是养活辽东军队的,还有辽东的百姓。
当时了当赤地千里,大旱冰灾接踵而至,根本无法种田,后来孙承宗搞屯田,结果一年下来,收入才十八万两,根本无济于事。
每年辽饷五百六十万,退守山海关后,不说全部节省下来,起码三百多万两是没问题,若是皇帝手中多了这三百万两,那整个大明的结局绝对会不一样。
然而,一个战略的上台,关系到很多东西,和皇帝的关系以及党派之争,在这些方面,孙承宗明显更胜一筹,最终是孙承宗的战略通过。
回忆起这些后,崔呈秀和钱龙锡无不微微色变,如今王在晋为兵部尚书,今天又被皇帝给召见进来,和他们三位宰辅共同议事,这里面的意味不言自明。
“看来三位都猜到朕要说的事了,没错,今天的议题主要是关于辽事。”朱由检让王在晋一起坐下,然后用一种很严肃的口吻道。
“朕欲收缩防线,退守山海关!”
退守山海关!
钱龙锡首先皱起眉头来,这和当前构建的关宁锦防线截然不同,而关宁锦防线,则是天启朝东林党上天后力推的战略,如今皇帝全部要推翻吗?
“陛下,臣恐此仪无法通过。”钱龙锡率先反对道。
靠,若是通过了这个方案,那老子还不被那些人给撕了,每年五百多万两的辽响,随便票没一半,那也是两百多万啊,这是多么恐怖的利益链条?就算不怕这些人,钱龙锡难道还不爱钱吗,身为宰辅,他肯定能分润一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