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州刺史,姝色难逃,穿心莲,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日之后,大朝会。
因为皇后身故而抱病多日的绍永帝,终于又亲自出席,只是眉宇间又多了一分戾气来。
凤阁和鸾台的官员,立刻将这段时间累积的公务汇报。
皇帝听得意兴阑珊,翻检着奏折,道:
“启州刺史段砚彬上个月递了丁忧的折子。一方大吏,整个州府的公务在身,不可空缺太久。诸卿可有推荐的人选啊?”
众朝臣面面相觑。
大梁五地三十六州,刺史是州府的最高长官,也是朝廷派去各地的手眼,不可谓不重要。而对于一些偏远之地,刺史之位更是犹如土皇帝。
但启州却是个尴尬的例外。
东陵八州中,启州是最弱势的几州之一,还是启王的封地,又有东靖军在忻州虎视眈眈。当地还有许多豪族门阀联合,段砚彬左右掣肘,不像其他几州的刺史有靠山,一直只能左右逢源,勉强支撑。
结果这几年忻州用兵,丹州经营,晥州等地抱团,启州便犹如夹在中间被掏空的矿山,不断被周遭吸取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段砚彬想来是有心无力了,想趁早抛开这个烫手山芋,免得还要晚节不保。
不然也不至于这个年纪丁忧。
吏部尚书杨甫忱出列道:“启奏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人选。”
杨氏为六族之一,杨甫忱正是这一代杨家的族长,又是鸾台左相邱秉之的学生。
邱相还将自己的孙女儿许配给了杨甫忱的儿子,对他不可谓不器重。眼下邱杨便犹如一体,以鸾台为凭依,和戚家分庭抗礼。
“杨卿说吧。”
“臣举荐的人,正是大理寺的少卿戚韫。”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面露惊疑之色,然而紧接着,便有不少官员上前附和,将戚韫大夸特夸一顿,言明合适之处。
戚党官员则是面露不忿。
真是岂有此理!
即使知道,自从谢家倒了以后,其他几族已经把戚氏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他们绝不会想到,杨家会在这个时候给戚家一个绊子。
听说杨家五郎如今就在大理寺任职,杨尚书打的一手如意算盘,指望着把戚少卿调走,扶持他自个儿的儿子上位呢!
启州是下等州府,其刺史也就是正四品,比东陵其他州的刺史皆要低一两级。
虽然比起戚韫如今从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之位,明面上升了。可谁愿意放着简在帝心的京官不做,外放去东陵?
原本以为黄州案在前,朝廷对二公子的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定能让他进六部,岂料这一次竟会如此。
太子呢!
右相大人和太子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吗?
戚党官员立刻站出来,试图推举其他人选。
两派官员殿前针锋相对起来。
身处风云之中的戚韫,却是云淡风轻,和站在最前方的戚慎对视了一眼,便不动声色。
杨尚书的发难,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
那一晚祖孙二人独处的时候,戚韫便已经和盘托出。
“祖父,陛下有意让我去启州。”
“嗯……你心中可有不满?”戚韫沉吟,“陛下此举,可是明晃晃的贬谪,只怕和太子那边也不无关系。”
“孙儿却觉得这道旨意,甚得儿意。”戚韫道,“启州地处东陵,在东陵八州中并不瞩目,却又偏偏是启王的封地。太子这个行为,是对孙儿的敲打,也是对启王明晃晃地发难。难道陛下就想不到这一层吗?”
“你的意思是?”
“孙儿倒是觉得,这是陛下有意为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