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税务司成了“剿匪司”?前来自首!,退位让贤,姜阿山小树,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属于绝对正确的废话,没有一点意义。
但这个时代的官员,最喜欢说的就是这类话。
沉默了片刻后,朱允熥道:“传令下去,将朱高煦那个小兔崽子召回金陵城。”
“他是税务司的主官,要统筹全国税务司之事,怎么能一直在外面四处转呢。”
此言一出,杨靖,周志清明显皆流露出诧异之色,而袁泰脸上更是明显可见狂喜之情。
之前太孙殿下一直死死护着税务司。
无论弹劾税务司的奏章有多少,始终不闻不问。
后来随着军队裁军,改制,以及各地官府衙门的衙役制度变革,税务司引发的冲突逐步减少。
地方官府对税务司的态度,也从不满逐渐转为合作。
甚至不少地方官府还开始帮着税务司说话。
朝堂上的官员,虽然大多数仍然看税务司十分不顺眼,但弹劾税务司的风潮,却慢慢平息了下去。
谁也没有想到,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朱允熥却突然召朱高煦回京了。
这是不是说,太孙殿下对税务司的态度,有了转变呢?
三人皆在心中揣摩着朱允熥的话,用不经意的目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太孙殿下的神情。
却没有看出任何端倪。
也只能将这份猜测留在心中。
“黄子澄的案子,审得怎么样了?”朱允熥突然问道。
三人皆是心中一紧。
眼下这段时间,审理黄子澄叛国一案,已然成为了三法司最重要的任务。
今日三人一起来东宫,也正是为了此事。
只是刚才朱允熥没有询问,他们才不太好开口。
“下官等已多次提审黄子澄,但他始终拒不交待,坚称朝中并无同伙。”
大理寺卿周志清拱手弯腰,道:“黄子澄一案,令朝野人心惶惶。”
“而今,三法司每日收到的举报信不下数百封,但大多皆查无实据,却闹得天下鸡犬不宁,官员百姓,无不心惊胆战,唯恐朝中再度兴起大狱。”
“下官以为,此案不宜久拖,还须早日结案。”
自从朱允熥下令开始大张旗鼓的追查黄子澄同伙,其有意再掀起大案的谣言,便不胫而走。
有之前老朱杀得人头滚滚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等三大案的例子在前,洪武朝的官员,对这类大案,本就十分敏感。
眼下大家都担心“黄子澄案”会成为洪武朝第四大案,又岂有不怕之理?
朱允熥摆出来的架势,可比当初“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等几大案的架势还大得多。
眼下全国各地,到处都在检举汉奸,揭发黄子澄同党,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让许多官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是,这个案子查下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官员们一个个都被喊去单独问话,最后却大多都平安无事的回来。
这就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要知道,此前的三大案,在查案的时候,根本没有闹出如此之大的动静。
正式下旨定罪之前,很多官员都还以为自己会被朝廷从轻发落。
直到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大家才回过神来。
可太孙殿下查“黄子澄叛国”一案,似乎与皇帝陛下查案的方式,截然相反。
动静很大,非常大。
不止是朝堂,连全国各地的普通老百姓,也都惊动了。
天下到处都在查汉奸,抓同党。
《大明日报》上的社论更是一篇比一篇严厉。
可偏偏又经没有抓多少人。
看不懂!
完全看不懂!
朝中的官员,个个战战兢兢,却不知道太孙殿下究竟意欲何为。
周志清便趁着朱允熥询问的机会,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闻言,朱允熥道:“那你觉得,黄子澄在朝中有没有同谋呢?”
“这……”周志清顿时语塞。
黄子澄敢去倭国“借兵”,并与倭国签订那等卖国条约,朝中必定有他的内应。
要不然,他凭什么笃定倭国出兵能有用呢?
问题在于,这种事情,一定非常隐秘。
任何文字证据,都会被销毁,不留痕迹。
正常而言,也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因此,当事人如果不主动交待,外人是很难查出来的。
所谓的检举,作用不大。
“有同谋却不能将其揪出来,那便始终是一个隐患。”朱允熥的语气冰冷无比。
周志清,袁泰,杨靖三人悄悄相互对望了一眼,皆是微微摇了摇头。
这段时间,朝中的官员不少都给三人托信传言,希望三人在向太孙殿下汇报黄子澄情况的时候,向其进言早日结案。
可真正面对朱允熥的时候,三人都变得犹豫起来。
这位表面上看起来干干净净,脸庞仍略显稚嫩,像个半大少年的太孙殿下,过去一年,已经创造了太多的传奇。
对内夺得储君之位,成立大明银行,大明日报,执掌大明军事学院,连燕王朱棣都拜他为师。
对内,财权,舆论,军权,都被他牢牢抓在手中。
对外,发动战争连番获胜,倭国,北元,弹指间平定。
此前因税务司的事,不知道激起了何等汹涌澎湃的反对狂潮。
朝中官员皆以为太孙殿下会扛不住压力,将不得不退让。
可他不仅扛住了,还同时大刀阔斧的裁军,改军制,变革衙门差役制度……他仿佛根本不怕因此而激起天下大乱。
最终结果,天下没有乱,朝堂上那股山雨欲来的可怕气势,反而逐渐消散于无形。
面对官员们排山倒海般的奏章与弹劾,即使是皇帝陛下,也未必能顶得住。
然而,太孙殿下什么都没有做,不闻不问,默默进行改革,便不着痕迹的化解了。
这才是真正的厉害啊!
与触怒太孙殿下相比,眼下朝中官员这点要求结案的压力算得了什么呢?
何况此事太孙殿下还占据着绝对的“道义优势”。
谁也不敢说,朝廷不应该查卖国贼吧?
风已经起了,谁又能将它停下来呢?
“查,继续查,一直到查出黄子澄的同党为止。”朱允熥扫了三人一眼:“本宫知道此案查起来不容易,所以没有令你们限时审结,没有给你们规定最后期限。”
“如果你们想早日结案,那便早日将黄子澄的同党揪出来。”
“什么时候彻底查明白了,什么时候结案。”
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皆是心中一紧。
以往办案,最害怕上面定下最后期限。
时间紧迫,完不成便会被追责。
可这一次,他们反而恨不得太孙殿下定一个最后期限。
让案子尘埃落定,早点解脱。
悬在那里,才是最令人难受的。
但朱允熥都这般说了,三人又哪里还敢多言。
“是!”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同时应声。
朱允熥挥了挥手:“先下去吧。”
三人躬身行礼,正要退下。
就在这时。
一名太监疾步赶来,神色慌乱而紧张。
“兵部主事齐泰,自称自己乃是黄子澄同党,特来向太孙殿下自首。”
……
(/70218/70218672/14970717.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