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盛唐不遗憾,朕御山河,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些竹片是什么工具?”
李安看到了一种自己不认识的工具,好奇的开口问道。
家主热情的笑道:“李侍郎,这个是翻车上的竹片,送水浇地用的,因为每年都有损坏,所以,就多备了一些。”
他这么一说,李安想起来了,在小塔山的梯田里,有很多抽水的翻车,这些翻车之中,就有这种带有竹片的小翻车,这些竹片常年经受日晒雨淋,确实比较容易损坏,而损坏之后自然要尽快进行修复更换了,以免影响浇水的进度。
这些竹片储存了足有几千个,每一个竹片都有两尺长,五寸宽,算是比较大的竹片了。
因为是用来翻水的,所以,这些竹片都是弧形的,其实也就是将整个竹筒切开一个口子之后,用加热水泡等方法将竹片弄软,然后从切口处用力扒开,并固定在一个适当的幅度,做好之后,还要在两侧订上挡水板,以免水从两侧流掉。
加工这样一个翻车竹片,其实还真是挺费事的,所以,每次加工的时候,都要进行批量的生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单个翻车竹片的成本。
在翻车竹片的旁边,是一个个摆放整齐的竹筒,这些竹筒都是开一个口子,另一端是封死的,也就是将竹子按每个结锯断而已,加工这种竹筒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了,加工起来是非常方便的,成本极其低廉。
这些竹筒可不是用来当水桶用的,而是竹筒翻车的主要部件,对于将低处的河水弄到高处,主要就是用翻车,而翻车就分为竹片式的龙骨水车,以及竹筒水车。
两者相比较的话,自然是竹筒翻车的效率更高了,但由于竹筒翻车个头太大,在有些地形,竹筒翻车无法操作,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使用竹片式的龙骨水车了。
杨家在小塔山的梯田里,就是两种水车同时使用的,在可以使用水筒翻车的位置,自然是使用水桶翻车了,而在水筒翻车无法安装的位置,则使用的是龙骨翻车,两种翻车配合起来使用,可以更好的给梯田浇水,避免部分区域无法浇水的现象产生。
杨家仓库内储存如此多的农具,可以看出他们对农业的重视,尽管他们自己并不需要干农活,但若是佃农们的粮食种的不好,没有了收成,对他这个主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佃农的粮食没有收成,也就交不了租子,他们家的仓库就别想有粮食了。
“这个锄头太沉了,不过也好,算是货真价实了。”
李安拿起一个锄头,又轻轻的放下了。
受制于时代的科技水平,大唐的农具普遍比较笨重,就比如眼前的锄头,看上去就颇为笨重,拿在手里是很沉的,用这样的工具干活,手脖子肯定会很酸的,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很好的锻炼胳膊的力气了,所以,经常干农活的人,胳膊会比较的有力气,还有就是锄头够重,除草的时候会比较趁手,不会出现轻飘飘的感觉,只需要前后用力,而不需要刻意的向下用力了,对于会用的人来说,这个也可以叫省力,力气大的人,反而会觉得这种沉重的锄头更好用。
锄头的发明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在庄稼地里,最讨厌的就是杂草了,若不将杂草清理掉,种在地里的庄稼就会长不好,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庄稼总是抢不过杂草,若是任由杂草与庄稼共存,很快,杂草就会将庄稼给彻底挤掉,从而让土地的产出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如此,这块地就算是白种了。
为了对付这些讨厌的杂草,种地的农民在长期的摸索中,发明了较为快速和省力的除草工具,也就是锄头,有了锄头之后,除草的效率就大大增加了,比用手拔草要快得多。
刚开始发明的锄头,就是木头的,然后用上了石头,进入了石器时代,然后就是铜锄头,最后是铁锄头,后世甚至有更加先进的不锈钢锄头,真的是越来越先进了。
而锄头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分为板锄,薅锄和条锄三大类,其中,板锄高比宽略长,主要用于大面积的浅度挖掘,比如土地的松土翻种。
薅锄是刀身宽大而锋利,有的略有弧度,呈月牙形。有的没有弧度,刃口平直。其高度小于宽度。较板锄略轻、略薄,有铁柄,用于与长木柄的衔接。主要用于地表的铲掘工作,比如铲除地面的杂草,收拢地面散乱的谷物或沙土等。
而条锄刀身窄小,用于小面积的深度挖掘,常用于土质坚固的地方,也常用来挖掘埋藏在土壤里的块茎植物木薯、马铃薯、甘薯、山药、芋头等。
不同的锄头有不同的用处,只有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用的,在做不同劳动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锄头。
仓库里的锄头,看着绝对不止三种,十几种是有的,有些锄头做的介于三种锄头之间,倒是让人说不出到底属于哪一种锄头了,还有一些甚至是两用锄头,一个锄头有两个锋刃,分别位于两头,用这个面是板锄,而用另外一个面就是条锄,还有一些一面是锄头,另一面是三个铁叉,甚至,还有铁锹和锄头的组合,不过,是呈直角配置的,正着使用是铁锹,拿起来就能当锄头。
初秋战国时期的大铁戟,看着就很像锄头,一个变形的铁锄头,估计这种兵器就是由锄头演化来的,当时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农民,而农民最擅长使用锄头了,如此,利用锄头做兵器,对于征召的农民士兵来说,必然是驾轻就熟的,在训练的时候会非常的容易,更容易快速形成战斗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