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盛唐不遗憾,朕御山河,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安南下经过蜀中一带,若是中途出现什么意外,鲜于老头这些地方大佬肯定都脱不了干系,所以,不论如何,他们都要想办法护卫一段路,如此,就算出现什么事情,他们也可以更好的解释,告诉朝廷自己已经尽全力护卫了。
至少,鲜于老头要派遣一些兵马将李安安全的送到自己辖区之外,也就是与东女国交界的地方,如此,才能确保一旦出事与自己无关。
这三百护卫兵马,携带的大量物资并不会增加李安队伍的负担,就算最终他们离开也不会,因为沿途物资会大量消耗,所以,很快这些商人和官员赠送的物资就会被消耗大半,等真的到了东女国边境差不多真的会消耗完,而在消耗完之后,李安的队伍自然就没有这个负担了,另外,这支护卫队伍也就可以脱离李安的队伍返回益州城了。
鲜于老头调拨了益州城的三百兵马,对于拥有三千兵马的益州城守军来说,三百兵马不过是一小部分兵力罢了,调动这么一点兵马并不会影响益州城的守卫力量,况且,这么多年来,益州周边也没有什么威胁,相邻的诸国也没有挑战大唐帝国的实力,全都老老实实的做大唐的附属国,所以,也可以说,鲜于老头的节度使做的非常的舒心,在军务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操心的,些许琐碎的事情,直接交给下面的将校处理就是了,他只需要处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小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其实,目前大唐所有的节度使,小日子过得都挺不错的,因为随着大唐军力的迅速提升,周边诸国已经完全没有实力与大唐帝国相抗衡了,在边界惹事的几率大大降低,边关将领的压力自然是大减,甚至,有时候明明是大唐的错,周边诸国也选择忍气吞声,以免遭到打击。
大唐绝对是爱好和平的,一般情况下绝对不会去欺负任何附属国,华夏帝国一直以来都是爱好和平的典范,在真是的历史上,每一次都是因为被外敌骚扰的实在头痛不已,这才不得不对草原发起主动进攻,就比如大汉的北逐匈奴完全是因为被匈奴骚扰的太心烦了,若是匈奴不主动骚扰,大汉是绝对不会去进攻匈奴的,大唐时代也是一样,北方的突厥时不时的南下劫掠,让大唐边关的百姓遭受了很大的痛苦,为了保护边境的百姓,大唐才不得不多次派兵北征,且大军北征的距离并不远,也就是把突厥打跑了就停下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之所以敢于持续性的骚扰强大的中原王朝,依仗的就是他们的骑兵,因为骑兵来无影去无踪,非常难以对付,就算中原王朝大获全胜,也基本上都是击溃战,并不容易伤到游牧骑兵的根本,等到中原大军退兵,这些游牧骑兵又开始在边境地区搞事情,就像牛皮糖一样,非常的难搞,而随着李安发明了速度更快的战车队伍,还有威力和射程都十分巨大的火炮,这些让游牧骑兵十分的忌惮,所以,他们在得知大唐如此强大之后,便再也不敢轻易的南下劫掠了。
当然了,光靠武力是永远做不到这一点的,武力只是起到震慑作用,让游牧骑兵在劫掠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么做的后果,而大唐真正厉害的是通商,让游牧可以拿自己的牛羊换取大唐的各种物资,只要能从贸易方面获得物资,如此,劫掠就不是必须的选项了,劫掠被严厉打击,而贸易却可以轻易的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资,如此,游牧民族自然会选择用贸易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打打杀杀的终归不好,能用贸易解决的事情,还是尽量要用贸易,这样才是最公平的,也才能更好的发展。
东女国在益州城的正西方向,距离益州城足有几千里的路程,可谓是路途遥远,而路途遥远并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路难行,一路山有很多路段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在这些崎岖的山路上行进,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必然会非常的辛苦,而李安并不惧怕辛苦,为了早日见到曳夫美人,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李安带来的三百龙武护卫,领头的是陈龙,而鲜于老头派遣的三百护卫兵马,领头的就是三娘子的兄长杨三郎,一个武功还不错的校尉,若是单论武力,他是没有资格当校尉的,但他善于钻营,又摊到了一个很精明的父亲,给鲜于老头送了不少礼,鲜于老头也是一个喜欢懂事的人,如此,便破格给杨三郎提拔为校尉了,而杨三郎按照武力,做个队正是没啥问题的,也是一个有实力的人。
刚开始走后门升官,自然会让很多人不服气,但杨三郎家里有钱啊!他通过给予属下好处的方式,很快就把这些人的怨气抚平了,这些原本是他上司的人,在拿了他的好处之后,便心甘情愿的做起了他的属下。
这便是个人魅力,不论杨三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终能把这些心满不满的属下搞定,这就足够了,至少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这些属下不会给他使绊子,能听他的话就好。
杨三郎仅有二十多岁,比李安还要年轻的多,而他的几个属下,年纪都在三十岁以上,尤其是几名旅帅差不多都有四十岁了,在大唐时代已经算是高龄了,让四十岁的人听二十岁的人指挥,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年轻到了领导拥有比较高的能力,而这个比较高的能力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业务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杨三郎可以用自己家庭富裕的关系,去帮助自己的属下,让他们的小日子能够过得更好,从而轻松的赢得了这些老部下的支持。
在大唐时代,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很多人当兵之后,为什么要削尖脑袋往上爬,自然是因为当上军官之后,可以获得更好的报酬,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可以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若是有人愿意帮助自己改善经济状况,如此,让自己屈居其下也没啥关系。
不论如何,杨三郎已经完全控制了麾下的三百兵马,不论是旅帅队正,还是普通的士兵,都愿意服从他的领导,甚至,在他需要的时候,还会主动去帮助他,而杨三郎对待麾下的士兵,那也是很不错的,隔三差五的便会带领所有士兵到他的田庄大吃大喝一顿,走的时候还会给队正以上的部下带一点,如此,麾下的士兵又怎么不真心支持他,而这些小恩小惠对于杨家田庄来说,不过是很小的一笔开支罢了,田庄有如此多的粮食库存,牲畜也都是自己亲自养的,成本并不高,三百人一个月大吃一顿,这完全请得起,队正以上的小官不过十几人而已,每个人每次多给准备一些酒肉带回去,这便足以让他们开心了,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杨三郎还会让自家的下人亲自把禽肉粮食这些食物送给几位部下的家中,从而让这些部下的家人也非常喜欢杨三郎,部下们自然也就更加喜欢这个领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