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大明:直播演绎为大明续运三百年,佚名,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算是一种变相的人质交换。

你一个人前去上任,统帅边疆大军,你的妻儿老小以及九族就必须要留在京城。

等到唐朝时期,节度使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律。

然而,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在当地军政大权一把抓,很容易便会导致野心膨胀,最终起兵造反。

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就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造成的。

等到宋朝的时候,国君又想出一个新的办法,那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枢。

将全国最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全部都集中在京城,指挥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边防的军备力量,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总给人一种软弱形象,好像不管是谁,都能上去踹两脚。

这就是宋朝的军事机制所决定的。

而且,自宋朝开始,中原王朝就采取以文治武的策略,边疆或者各地的军事指挥权,往往都在文官的手中,就是为了防止统兵的武人造反。

然而,绝大多数的文官完全不通武略,基本上就是外行指挥内行。

这种情况在太平盛世的时候,自然看不出弊端,可一旦发生战乱,指挥便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混乱,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急速下降。

哪怕再精锐的军队,经过一通瞎指挥,也不可能打胜仗。

在这两种机制的运行下,宋朝的羸弱形象便定格在了历史上。

等到明朝时期,朱元璋想到一个新的解决办法。

他敏锐的察觉到,边疆的统兵主帅,不管用谁都不靠谱,只有用自己家人才最靠谱。

因此,他大肆分封藩王,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守住边疆。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毕竟统兵权在自己的儿子手中,就算日后真的发生什么乱子,至少朱家的血脉还能继续维持王朝的延续。

不过,这个丰满的理想,经过朱棣的靖难之役之后,便彻底宣告破产。

朱棣是藩王起家,自然不愿意看到其他的藩王效仿他,于是便开始明里暗里的大力削藩。

可之前的藩王制度,就是为了镇守边疆,如今藩王被削,边疆的防守军备就必须要有人顶上去。

朱棣的办法简单粗暴,那就是自己上!

他这一辈子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将大后方扔给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便头也不回的踏上了征程。

朱棣身经百战,而且是个战争狂热分子,自然可以这么做,但他之后的子孙却没有这样的本事。

无奈之下,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只能效仿宋朝以文治武的方法,将兵权和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不生我我自狂

风往北吹

离婚时你耍狠,我再嫁你哭什么

天降紫微星

仙田

暴走的西瓜君

诡异港综:从控纸术开始肝成仙术

广冬人不次胡建人

说我是反派,污蔑竟然成真了!

佚名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花花后空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