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他们是未来农民工的主力
风味咖啡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8章 他们是未来农民工的主力,六零年代:一元秒杀万倍物资,风味咖啡豆,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长歌把一车又一车青石砖拉回来。
他那些堂弟们也想去帮忙,但都被他拒绝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给二叔他们和泥搬砖。
盖房子砌墙,也是一个技术活。
只见二叔他们先取出一块完整的青石砖,沿着已经挖好的笔直的地基坑道,整齐地摆放着。
一块砖对齐地基坑道的角落,与之平行的另一块砖一敲两半,先放半截砖,再对齐放一整块砖。
两块砖对齐的边缘处,也要抹上水泥。
不能让平行的两块砖严丝合缝,而是要错开。
采取这种错节摆放的方式会让墙体更结实,更能承受外界的冲击力,让房屋有更长的使用年限。
手里拿着瓦刀,从放在脚边的木桶里挖出一坨水泥,抹在青石砖面上,再均匀抹开,抹匀。
接着再拿起一块青石砖,采取垂直于第一层青石砖的摆放方式,按在砖块上的水泥上面,再用瓦刀轻轻敲击两下,让砖面和水泥接触的更深。
这种敲击挤压让中间掺杂的水泥会挤出来一部分,再拿着瓦刀沿着青石砖边缘一刮,将多余的水泥刮出来,甩到旁边的水泥上,反复重复以上动作。
砌墙其实就和搭积木一样。只不过多了个加水泥的工序,一层一层的往上叠加青石砖。
为了防止砌墙不小心砌歪,他们还会拉上一根绳子,两端都绑着一根木棍,插在两边的墙角。
沿着这根拉成直线的绳子,一点点的砌墙。
这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虽然没有后世盖高楼大厦砌墙专用的校准仪器,但用来盖乡下的砖瓦房,已经足够了。
每当桶里的水泥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就会喊一声。那些晚辈们赶紧提一桶新的水泥上来,再把空桶提过去,把已经和好的水泥再倒进桶里。
还分出一部分人在那里筛河沙,把河沙里的泥土块和小石块给筛出去,避免混进水泥里面。
很快,已经搅拌好的水泥用完。
还有一部分人,把已经筛好的河沙倒在地上,再拆开一袋水泥倒进去,用铁铲搅拌混合。
搅拌完毕之后,再把堆成堆的河沙和水泥的混合物向四周拨开,形成一个火山口一样的环状。
接着再往中间凹陷的部分倒水。
用铁铲把外围的河沙水泥混合物,一点点的往凹陷处的水面里铲,不过要小心一点,别弄出了缺口,让里面的水流出来,不然不方便搅拌。
等到水泥和河沙的混合物,将水分充分吸收之后,再进行搅拌,没一会儿就成了盖房子用的成品水泥。再把这些成品水泥铲进桶里,让那些在旁边等待的人提过去,给那些砌墙的人用。
等李长歌又拉了几车青石砖回来,发现从各处同时砌墙的人们,已经把地基墙砌好了大半。
估计今天就能把地基墙体砌好。
李长歌又拉了一车青石砖回来,发现已经摞好的青石砖堆旁边,村里的几个小男孩,正蹲在那里,从上面取下一块又一块砖,摞在一起,整齐的摆放着,似乎是在学二叔他们,做盖房子的游戏。
农村人会盖房子,从来都不是凭空学会的,而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看着大人干活,他们也在旁边做游戏,慢慢慢慢的就学会了。
等以后到了大基建时代,城市里的每一栋高楼都将由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工们一刀一刀砌成。
见到李长歌回来,那几个孩子吓得立马就跑。
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允许,就来玩青石砖。
这东西虽然很结实,但同样也很贵,在农村很少有人能用得起青石砖和红砖。不然的话,砖瓦房也不会这么少,土坯墙茅草屋也不会这么多。
这种情况大概到了八九十年代就会得到改变。
人们相对富裕一些,有能力盖砖瓦房。
等到了零零年,农村则开始兴建一层的水泥平顶房。一零年以后,基本上都是二层小洋楼。
随着时间推移,仅仅从农村人居住的环境就可以看出来,每一家每一户也逐渐变得富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