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00 木偶戏与傀儡木人,农家药女:富贵临门,冷香忆,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暮春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

李家的一个院子正在进行着一场新奇的演出,观众一百多人。

现场琵琶、二胡、笛子乐声不断,男女老少的笑声喜悦兴奋,非常热闹。

这个院子二百多平米,南侧有是一个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戏台。

戏台并不大,长八尺,宽五尺,高五尺,比寻常的戏台子小多了,目测只能并排站五个人,演不了那种带武斗的大场面。

正在台上表演的不是真人,而是用彩布、绸缎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假人。

此时,台上共有三个假人,从假人的穿戴打扮,身份分别是一个老头、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几岁的小童。

“老头”身高四尺、满头白发,穿着黑衣布裤,左手还拄着拐杖。

“中年妇人”的个子比“老头”略高,满头乌发梳着圆髻,发上还戴着一根钗,穿着铁绣红色的圆领长裙,蓝色的绣花鞋,右手牵着“小童”。

“小童”顶多两尺高,梳着包子头,穿着宝蓝色的衣服,右手拿着一只很小的布老虎玩具。

三个假人当然不会说话,给它们配音三个真人就站在戏台的幕后,手里拿着连接假人的线和棍子。

真人一边说话一边牵动棍子和线,线的另一头,假人就会进行动作,比如嘴巴一张一合、抬脚走路、原地转圈、仰天大笑。

台上还有假人,还有布景,花、树、草、房屋、动物什么也是用彩布、绸缎做成的假景。

看布景,几间茅草屋,院子里种有花开的正艳的桃树,养着几只公鸡、母鸡还有一条黑狗,这是个普通的农家。

听三个真人说话的内容,三个假人的关系是祖孙,小童是孙子,中年妇人是小童的娘,老头是小童的爷爷。

台上的假人、假景,台后的真人,这样还不够,后台有三个人分别吹笛子、弹琵琶、拉二胡,用音乐烘托气氛。

台下看得无比投入笑得合不拢嘴的观众都是礼村的人。

这么好看又新颖的戏他们是第一次看,即开了眼界,身心还得到放松。

这就是李如意指导戏班子排的新戏—木偶戏。

前世,木偶戏是表演故事的戏剧。传统艺术之一,在古代又称傀儡戏。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以上两段摘自网络)

今生,李如意见大周国没有木偶戏,正好燕城酒楼小剧场需要演新戏吸引人,就让签了卖身契的戏班子把木偶戏排演。

不过,木偶戏听上去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想做好就更难。

光是木偶戏的假人,就作废几百个。

李如意为了让小孩子能听懂,不允许木偶戏有太多的唱戏,大部分是说话,并且台词说的都是大白话,节奏很快。

以前,戏班子的人是唱大戏的,一句台词拖长调,这下改成说大白话,所有人练了好些天才适应。

木偶戏的关键是木偶,木偶是假人,在台上不能光会说话,还得动起来,不然在台上站着显得很死板,那谁还会看。

因此,木偶在台上动起来,还得是那种活灵活现的动,必须真人非常熟练的扯动木偶身上的线,抬一下腿、仰头、一跃上马等等,每一个动作都得练习几百甚至几千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九个师娘倾国倾城

醉卧沙场

新婚当天被流放?搬空国库一路浪

梨花吹雪

我的系统,硬饭能软吃

佚名

医锦夜行

桃鱼

风流太监俏皇后

佚名

镇国强龙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