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沙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918 章,带着仓库回到明末,数沙人,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如今的国内,局势却非常的稳定,几乎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西南之地,也在赵大牛他们的攻打之下,逐渐的落入了赵文的手中。
青藏高原现在也全部落入了赵文的手中,因为这里现在还是那种地广人稀的局面,所以赵文不得不将这些地方暂时收归军管,建立军镇。
满桂也逐渐将西北拿了下来,局势也逐渐的稳定了下来,西北也同样是军镇在管理。
在现在的国内,铁路基本上修到了每个省份比较重要的城市,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没有通铁路,但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
除过青藏、云贵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之外,剩下的省份,铁路基本上已经修建了起来。
赵文在全国大发展的时候,将水泥制造的全部流程公开,依靠民间力量,来生产制造水泥,朝廷只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
虽然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收益会减少,但是却能加大水泥的生产量。
这么短的时间当中,全国的工业化不可能这么短的完成,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已经看到了工业化的好处,倘若现在有人想要将工业化废除,将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将会走到国民的对立面上。
现在的朝鲜、倭国、吕宋、爪哇这些拿下时间比较早的地方,上面年青一代的土著,对他们的汉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
赵文在攻城略地俘虏的那些官员,大部分都被赵文发配到了这里去。
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可能一团糟,但要是让他们蛊惑人心,还是很有本事的。
赵文规定,这些海外之地,不管是谁,只要汉语说得好,就会有奖励。
奖励非常的丰富,除过粮食之外,还会有财物的奖励,甚至还会将他们弄到赵文这里,接受赵文的赏赐。
这些对于那些百姓来说,乃是无上的荣光,这些地方的百姓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不少。
让他们学会写汉字,确实不容易,但是会说汉语已经差不多了。
在如今赵文的领地当中,商业氛围已经非常浓郁,商业环境非常的好,可以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的上。
赵文将汽车工厂进行扩建,每天生产出来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被生产出来,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生产出来的这些汽车基本上都是烧柴汽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燃油汽车,但是数量比较少,再加上石油的产量很低,所以不是很流行。
很早的时候,研究所中已经有人开始对石油进行提炼,现在,对石油的提炼技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先进,但也很不错了,最起码已经可以进行工业化提炼了。
受制于材料的限制以及石油的产量,所以现在的宣镇当中,烧汽油的汽车并不多。
至于赵文弄出来的坦克,绝大部分还是烧柴坦克,毕竟不用担心燃料问题,而且烧柴坦克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至于烧燃油的坦克,数量并不是很多。
如今,宣镇周围已经有了很多的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已经可以制造56冲、56半等枪械了,就算赵文现在没有了仓库,影响也不是很大。
宣镇城中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显得宣镇城拥挤不堪。
宣镇这个地方毕竟是个小地方,虽然是赵文亲自设计的,但是其本身的环境影响了它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首都的功能,赵文不得不选择迁都京城。
这也是赵文很早之前就敲定出来的计划,将京城设置为首都,将宣镇设置为陪都。
京城主要发挥政治功能,而宣镇则主要发挥工业功能。
在赵文的打算中,以后,京城中的工厂能少就少,除过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厂之外,其他的那些工厂,能没有就没有。
反正宣镇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工厂放在宣镇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口还是有些不足,来自后世的赵文清楚,在工业化的初期,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技术素质比较高的人口。
可是,赵文手中的劳动力都略显不足,更别说是有技术的高素质人口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赵文不得不通过多开办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文在全国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开办了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以及专门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校。
因为现在的交通环境已经比大明那个时候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所以,这些学校的招生范围放在了全国。
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大学里面调动过去的,这多么多年了,大学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完全可以满足这些学校。
这些学校的招生方式和大学一样,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的。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学校的招生还是学校自己弄的,后来,赵文为了规范化,就将考试统一了起来,放在了六月七八号,和后世的高考时间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农历一个是阳历。
科举已经差不多被完全的废掉了,但是,以科举挑选人才的方式却没有废除,而是以高考的形式继承了下来。
全国各个省份当中的这些学校虽然也能培养人才,但是,在百姓的心中,还是位于宣镇的华夏大学最好。
因为这个学校有全国唯一的政科学院,只有考上这个学校,才能正儿八经的步入官场。
官本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去除,这也导致了,每年的填报志愿的时候,华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
......
赵文站在宣镇皇宫的城墙上,静静的看着天上的夕阳。
他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眼角的皱纹,长出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老了!”赵文的脸上满是感慨。
“陛下春秋鼎盛,定然能寿比南山!”站在赵文身后的陈东来不知道赵文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但却及时送上了一个马屁。
赵文轻笑道:“长命百岁努努力说不定还可以办到,但是寿比南山的话,实在是太难了,非人力可及也。”
夕阳之下,宣镇街道上的路灯逐渐的亮了起来,下班的人充斥在街道上。
“京城现在重建的怎么样了?”赵文说道。
赵文在拿下京城之后,就开始对京城进行修缮,当赵文决定迁都京城之后,赵文就加大了对京城的修缮。
“回陛下,京城的皇宫部分相对来说倒是好修缮,但是京城毕竟是前明的首都,人口众多,年久失修,一时半会根本就没有办法全部修缮。
京城的内城大体上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不足,至于外城,修缮的实在是不怎么样。工部的施工队已经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他们不仅要修缮京城,甚至还要修建工厂......”
站在赵文身后陈东来静静的说着现在的各种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