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何人愿为奴?,大明最强崇祯帝,诸葛京,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由检吃了一惊,陕西那边民乱还没有平息,浙江要是再出乱子,不就是三线作战,岂不是死得更快。
关键历史上也没有这一块记载呀!浙江这么富庶,不缺吃,不缺喝,怎么会民变?这让朱由检百思不得其解!
“陛下,陛下,不是民变,是奴变,是奴变?”王承恩小声提醒。
“奴变?”朱由检又吃了一惊,低头重新看一了一眼奏折,确定是“奴变”。
“奴变是什么意思?咱们这大明朝又不是奴隶制社会?怎么会有奴变?”作为标准的封建制王朝,为什么会有奴变?
这一点就是朱由检上课没听讲了,即便是封建王朝,实际上也是保留了有限的奴仆制度。
“陛下,咱们大明朝是有奴隶的。”王承恩肯定的点头,心说老子不就是你的奴隶,天天自称奴才,你听不见?
明末清初时期,江南一带富户家的奴仆无法忍受主人的奴役欺压,聚集在一起,捆绑殴打地主老财,索要卖身契,斗争持续到清朝时期,史称“江南奴变”。
早在明朝以前,社会上就出现一种身份低于平民的群体,唐朝以前叫臧获,元朝时叫驱口,明朝时期叫贱民。
这部分人群大多来源于战争时期掠夺的战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属等,子子孙孙世代为奴,隶属于主人。
明朝初年,《大明律》明确规定,承认并保护奴仆制度。
明太祖曾把奴仆当成牲口一样,赏赐给大臣,曾一次赐李善长“奴军”一百二十人。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那些“不附燕兵者”残酷清洗,受害者的家属全部编入奴籍。
嘉靖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达,富户多了起来,无地的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卖身为奴现象日益增加。
江南的个别富户,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
除江南之外,河南、山东等省的富贵人家也是蓄奴成风。
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各地农民起义的影响之下,奴仆阶层也开始了反抗自己主人的斗争。
明末清初之际,“奴变”遍及鄂、皖、苏、浙、赣等地,农民起义持续不断,奴仆们纷纷乘势暴动。
在江西永新等地,奴仆们捆绑主人“操戈索契”,发出“奈何以奴呼我?”的质问,喊着“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的口号,占据田产,散发粮食。“踞坐索身契者数万余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奴仆自发的组织,如江苏金坛的“削鼻班”、湖北麻城的“里仁会”等。
清军入关之后,贫富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异常激烈。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中元节,江阴城内奴仆暴动,斗争波及乡下,许多富户的房屋被烧毁,田契被撕毁,地主被杀死。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家族遭遇了空前的劫难,徐霞客的长子徐屺等二十余人被杀,其夫人缪氏带着两个儿子徐建极、徐建枢侥幸逃脱。
在“奴变”的影响下,大多富户不敢再蓄养奴仆,雍正年间,朝廷不得不废除了形成于永乐年间的乐户奴籍制度,数百年代代相传的贱民终于翻身成为平民。
王承恩向朱由检介绍一下大明的奴隶制度和运作流程,让朱由检对于大明朝的社会体制有了新的认识。
“人吃人的社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朱由检自言自语,发泄着自己对这个不平等社会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