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眼打脸,大鉴赏家,庾乐,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花梨木书架对面,同样是一个架子,不过上面存放的不是书籍,而是一些古玩,都是小物件。
比较大件的,曹老板通常不放在这里,而是他专门的藏宝室,在家里面。
他们这些有钱人,都好这一口,无论懂不懂古玩,会不会欣赏古董,都会搞一些收藏,提升自己的格调。
可能对他们来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别人说他们是暴发户、土鳖子吧?
“这几件,就是我前一个月从琉璃厂弄回来的,老弟你掌掌眼,是真是假,我也不敢说绝对。”曹老板对赵天明说道。
王志伟嘿嘿一笑:“就你那三脚猫的本事,当然不敢说绝对。”
他跟老曹都是商人,但大家的爱好有点不一样。老曹喜欢玩收藏,但水平很低,交学费那是家常便饭。而他王志伟,更加喜欢风水,对风水法器更是挚爱。
“你不说话,没有人认为你是哑巴!”曹老板瞪了一眼王志伟。
“琉璃厂?可惜我没有去过,有空也去瞧瞧。”赵天明有点向往。
他们古玩界,谁不向往京城的潘家园和琉璃厂?几乎是全国最大的文物散卖基.地。潘家园不说,早就闻名全世界。
琉璃厂同样历史悠久,它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
相传,在元朝的时候,那儿已经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
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那还真要去见识见识,我们南方没有那么浓厚的文化街。去了京城的潘家园、琉璃厂,就会知道其他地方的古玩街都是小打小闹。”曹老板笑道。
但其实,有潘家园的经营模式在前,不少地方的古玩市场也在努力整合之中。
有些市,将所有零零散散的古董市场整合,形成一个大型的文物交易市场。一来,方便管理;二来,也方便收藏者消费;第三,还可以搞文化景区,供游人游玩,促进旅游消费。
曹老板将最近得到的那几件取下来,最吊人胃口的,无疑就是装在小盒子的物品,大家都不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
其他的,就是两块古玉,一件鎏金青铜器,两方镇纸,一只葫芦,以及一件瓷器。
如今,赵天明不需要接触物品,就能用意识锁定自己想要搞明白的物件,然后古镜会把它具体的信息反馈给赵天明。
首先,是那两块古玉,看上去应该是一对的。
赵天明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就被曹老板无意间抢先开口:“这对古玉,你看,还有沁色,应该是传说中的血秘,很罕见。那老板跟我说过,东西不是很干净,从盗墓贼手中拿到的,所以便宜处理给我。”
说完,才注意到赵天明想要说话,他做出一个请的姿态:“老弟想说什么?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