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挥金如土,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故宫服务部展示的这些当代书画作品的创作者如今大多在世,作品保有量庞大,光是他们这里积累的作品就有数千件之多。

往日这些书画作品的销量向来不好,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有钱的傻老外,他们怎么能不积极呢?

没过一会儿,售货员抱来了一大堆画作供阿毛挑选,他几乎来者不拒,无论是看见哪幅作品都说好,没用一个小时的功夫,身边已经堆了超过五十幅作品了。

一旁的售货员低声对林朝阳说道:“这位同志,你朋友看了这么多书画,是打算都要吗?”

林朝阳明白,售货员这是怕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光看不买,到最后不付账。

林朝阳便假装跟阿毛耳语了几句,然后对售货员说道:“那你先把这些书画作品算一下多少钱,我们把这些先付了。”

售货员闻言大喜,扒拉了一会儿算盘珠子,最后得到一个数字。

五十五幅作品一共9063块外汇券,其中最贵的是一幅傅抱石的《湘夫人》,售价高达750块,其他的作品售价从三四百到一百多不等。

听见售货员的报价,林朝阳心里一跳,才五十五幅就要这么多钱,不过他想到售货员拿来的都是售价高的画作,这个总价也很合理,这些作品估摸着也算是故宫服务部对外出售商品里面的精品了。

他摸了摸兜,好在今天带的钱足够多。

林朝阳对阿毛说道:“就这些吧。”

阿毛从善如流,“好。”

来的时候,林朝阳带了一万块外汇券来,走的时候剩下不到一千块,眨眼之间挥金如土。

五十多幅画作包装完之后光是林朝阳两人可拿不了,故宫服务部特地派了一辆车帮他们送东西。

车子停在华侨公寓院门口,林朝阳和阿毛一趟一趟的往楼上搬东西。

“买了这么多?”

最近林朝阳一直在鼓捣收藏的事,今天一大早出门的时候还跟陶玉书说了要去故宫服务部买画,她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才一个上午的时间,竟然抱着这么多画回来了。

“买的都是故宫服务部的精品画。”

林朝阳一脸占了大便宜的喜悦之情,让陶玉书哭笑不得。

“钱都花了?”

“没有,还剩一千块。”

陶玉书抱怨道:“照你这么个花法,家里的存款两天就得花光了。”

林朝阳连忙说道:“这回买完暂时就不买了。”

陶玉书敏锐的察觉到了他话里的潜台词,“暂时不买了”不代表“以后不买了”。

丈夫走上收藏这条道路,是条不归路啊!

照他这么个花法,以后家里还怎么攒钱。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陶玉书将林朝阳拉到沙发上,严肃的对他说道:“就算是这些古董字画以后能升值,可你也不能把钱都花在这上面啊!”

林朝阳今天见猎心喜,一下子花了家里超过三分之一的积蓄,被陶玉书这一提醒,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自己了解未来趋势,但陶玉书和家人并不了解,让他们完全理解自己是不现实的。

“你说得对,那就这样,以后稿费的四分之一用来搞收藏,你觉得怎么样?”

对林朝阳来说,花一千块钱搞收藏还是花一万块钱搞收藏区别并不大,他总不能把所有宝贝都收拢到自己手里来。

陶玉书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还算合理,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办,你以后注意点。”

“嘿嘿,见猎心喜、见猎心喜。”

陶玉书又忍不住问道:“你买这些画,以后真的能值钱?”

以前林朝阳就跟她说过收藏这个话题,陶玉书当时并没有什么概念,可如今前前后后上万块外汇券花出去了,她心里总感觉有些没底。

林朝阳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道:“你知道李翰祥来燕京以后都买了什么东西吗?”

陶玉书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指了指那些画作,“这个?”

“不光是这个,瓷器、玉器、文房四宝、漆器、家具、绣品……只要是跟古董沾边儿的他都买。”

林朝阳说的是真事,李翰祥来内地拍电影,闲暇之余最喜欢逛的就是琉璃厂、荣宝斋、中国画店这些地方。

因为拍戏的原因,他对唐、清等朝代颇有研究,因而也有了艺术品收藏的爱好。

每次到内地来,他只要有时间就会买一些古董字画。

“就我现在买的这些东西,要是拿到香江去,立马就能翻几倍。”

林朝阳的说法很保守,现阶段香江那边对于国内的古玩字画认可度还不算太高,可即便如此,也足够让陶玉书安心了。

林朝阳将书房腾出了一个角落,专门用来放画。字画不像家具,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现阶段华侨公寓是最适合这些画的地方。

他这次选择去故宫买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些画不像瓷器、家具那么占地方。

“我看以后得专门找个房子来给你放这些收藏!”陶玉书说道。

林朝阳拍手笑道:“你这个提议好,争取以后多买几所房子,把里面都装满。”

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你先把这里和棉花胡同填满再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梁浅汪泽深

佚名

谢晋叶青芷

佚名

带我去远方林朝阳陶玉书

坐望敬亭

汪泽深梁浅

佚名

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

坐望敬亭

梁浅汪泽深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