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秋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知礼数,帝道大圣,榕树下的秋哥,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有人将此事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微微侧头,要说这些诗作不满意那倒未必,只是总感觉少了什么?但是一个少年能有多大的水准,当下传话的人将王莽在私塾之事,甚至七郡主明显有亲近的举动都一一告知。皇帝当场命人传话,让王莽也下场赋诗一首。
张氏吓得不知所措,七郡主反而如同事先已经知道一般,事实上这些就是她所安排。自小在皇宫之中长大,心机断不是王莽所能比较的。王莽若是没有功名,就算少年再过几年依然还是少年,最多民间有些薄名,身份的差异她当然明白,索性建国庆典之上就让王莽露脸,倒是没有期望一举夺魁,却可为今后博得一线机会。
王莽却是面不改色,步履从容地走到广场中央的高台上,礼节周全,看得皇帝都心下惊讶,要知道此子也不过十五岁而已。
只见王莽向皇帝施礼之后,走到高台书案之前,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写下之后,手上一用力,笔断侧飞而出。
原本大家以为只是皇帝的一时兴起,虽说是不限身份、年龄,但十五岁少年上高台当着所有人的面作诗,能有多大的才情。
然而当吟诵之人拿起王莽所作之后,却是久久不能出声,直到皇帝脸色不悦,身边的人催促,吟诵之人才开口吟诵而出。
运筹帷幄绘乾坤,决胜千里意气真。
国泰民安情所系,盛世繁华梦所牵。
山河锦绣心陶醉,黎庶安康泪满襟。
勿忘初心常感念,砥砺前行护家园。
尽管诗词用句的确稍显稚嫩,但很明显这一段诗作不是他一个十五岁少年能写的,准确的说不是他这一普通百姓应该说的,这已经是站在君王的角度带有劝诫之意了。
因而刚才吟诵之人着实是有些不敢,所以王莽此诗一出,深明诗词之道的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七郡主身边不乏也有懂诗之人,赶紧将此诗意境说与七郡主。把一个小姑娘吓得花容失色,张氏在一边听完,更是从椅子上直接跌坐在地。
这一下,整个广场都陷入了沉寂。人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五岁少年能写出的诗作。皇帝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望着王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好诗!好诗!”片刻之后,皇帝突然拍手称赞,打破了沉默,“少年,你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期望。朕很欣赏你的才华和抱负。”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老臣却突然站了出来,他指着王莽,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此子不知礼数,竟敢在庆典之上写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诗句!他这是在讽刺朝廷,藐视皇权啊!”
此言一出,全场再次哗然。人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赞同老臣的说法,认为王莽的诗确实太过犀利;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王莽只是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期望,并无不敬之意。
皇帝的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起来。他望着王莽,沉声问道:“少年,你这首诗究竟是何意?你是在讽刺朝廷吗?”
王莽神色坦然,他向皇帝深深一礼,然后朗声说道:“陛下明察,小子绝无此意。有人安乐,自然就有人忧思,若一国之人皆是得意忘形,南宋国未来岂不日渐忘忧!一国之士,当以一国为基,舍一身而顾,虽死不悔。何来不敬?言我大逆不道者,试问上可能对天,下可能对地?更别说这朗朗乾坤,万民之所愿!谁愿赴死?唯大义者!谁会苟活,唯自利之辈尔!”
这一番说辞,简直让所有人都震惊,而刚才说王莽大逆不道的老臣此时却是沉默不敢再言。
听到王莽的解释,皇帝虽脸色缓和,但对于王莽逾越之意却已是记在了心间,沉默了片刻,然后挥了挥手说道:“好了,此事就此作罢。王莽年幼,有少年雄心抱负,应当鼓励。先退下吧!”
皇帝的话给王莽定了性,似乎不计较王莽的逆,却也只是草草的一句“应当鼓励”就收尾,谁也不敢再多言。
然而这场风波却并没有就此平息下去,反而愈演愈烈。
庆典结束之后不久,关于王莽的诗作就传遍了整个南宋国都城开始向其他城市扩散而去,人们都在议论着这个突然崛起的少年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经历,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作?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