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展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军衔,1911再造中华,鹰隼展翅,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得挂将星,干到少将才行。当然,旅长不必挂将星,上校完全有资格当旅长的。
少将往上是中将,可以指挥一个集团军……对,他不打算搞军级制度了,直接就是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的规模视驻扎地区的情况而定。如果是驻扎在东北地区,直面日俄威胁的集团军,编制肯定得大一点,下辖五六个师都不成问题;如果是驻扎在河南、湖北、四川等腹地的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就算很有面子了。这叫资源优化配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别浪费资源。
中将往上就是上将,有资格担任军区司令员,负责数个省的防务,指挥两三个集团军。哪个地区出了大乱子,他直接找军区司令员算账,至于军区司令员找谁算账那是他的事,反正出了事找军区司令员就对了!
上将再往上……
再往上就没了,上将就是顶峰了。上将除了当军区司令员之外还可以担任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等职,但不会有更高的军衔了。
蔡锷看到这里,皱起眉头:“为什么不设元帅军衔?”
李思明说:“没必要,上将就足够了。”
蔡锷摇头:“怕是不够。比方说军区司令员要受陆军司令部指挥的,对吧?”
李思明点头:“对。”
蔡锷说:“海陆两军都要受总参谋部和国防部指挥,对吧?”
李思明点头:“对。”
蔡锷说:“那么问题来了:军区司令员是上将,陆军司令员、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也是上将,大家都平级,军区司令员凭什么听他们指挥?”
李思明捏着下巴说:“这倒是个问题……要不再搞个星级上将?”
蔡锷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星级上将?”
李思明说:“就是学美国,一星上将二星上将三星上将这样排,最高级别就是五星上将。”
蔡锷叹气:“干嘛搞得这么麻烦?直接学法国,搞大将和元帅不好吗?军区司令上面就是大将担任的海陆军司令和总参谋长,海陆军司令和总参谋长上面则是由元帅担任的国防部长,这样不就等级分明得多了吗?”
李思明有点儿纠结:“真的有必要把元帅都搞出来吗?”
蔡锷说:“我认为很有必要。”
李思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上将并不是军人的顶峰,元帅才是。当然,这个军衔不是随随便便冒出来的,只有在战争规模庞大、投入兵力达到恐怖的地步,上将的职能已经触碰到天花板了,才会设立元帅。比如说十八世纪到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烈度极高,几个最能砍的国家比如说英国、法国、德国、苏联,都设立元帅。尤其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元帅一抓一大堆。没辙啊,二战时期苏军兵力多达一千一百万,光是师一级作战单位就超过一千个,一个方面军兵力多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设立元帅怎么指挥得过来?真要玩一个上将指挥一堆上将那套吗?德国也同样,在二战整出了一大堆的元帅,其中不少还是世界级名将。
但是随着战争烈度下降,元帅就不再是必要了。比如说苏联和英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就没有再晋升过新的元帅,中国在八十年代恢复军衔制度后,也废除了元帅和大将军衔,上将就到顶了。可见,元帅只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并不是必须的。
李思明一开始觉得没必要整出比上将更高的军衔,但是听蔡锷这么一说……
好像设立大将和元帅军衔也是挺必要的。要知道,距离一战爆发没几年了,中国肯定会卷进去的,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大军都是寻常事,没有比上将更高的军衔,貌似真的有点罩不住!
要不试试看?貌似当个元帅也是挺风光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