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小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9章 祭祖(二),盛唐金手指,钢城小草人,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照竹书纪年所记:“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
这便是祀祖的****,从此以后,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对祖宗的祭祀。供奉食物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祭拜先祖的意义却是相同的,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佑和保护。
善尽孝道,儒家视“祖先崇拜”为“孝道”之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
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亦包括死后的祭祀,从安葬开始,安葬之后继续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
慎终追远,“慎终”是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死亡时谨慎处理;“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
孝道的表达从临终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对儒家或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维护宗族是祭祖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族系的血脉联系,保持家庭的身份,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使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保持完整与永久的仪式。
祭祖活动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脉、姓氏的人因此更团结互助;安家固邦:就治国而言,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
无可否认,儒家祭祖的幅度不是纯粹伦理性的,因为它多少也带有一点宗教色彩。
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甚至相信人死后可以降祸或赐福,“文王既没,在帝左右”,为了安葬祖先、安慰生者,必举行葬礼,留下许多墓葬和随葬品;为了供养祖先,要修家庙、建祠堂,从不会丝毫的吝啬。
每年新年祭祖,都要重修家谱、编族谱,家族的人口每年都要有些变动,都会在这一天里记录在家谱上。
孟小丫一定要跟过来的意思很明显,想得到甄家的正式承认,虽然孟小丫不是甄乾明媒正娶的妻子,还不能进入甄氏家谱中,根据宗法制度的规定,妻妾关系的实质是一种主仆关系,妾对妻必须恭敬有加,不得逾矩。
但妾生的庶子是妻宗法意义上的孩子,是法定的母子关系,也就是说,妾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妻产下后代。妾与自己的后代只是血缘上的母子关系而不是宗法认可的母子关系。
不过妾也需要得到甄家的认可,不然生下的孩子只能是婢生子(奸生子),和后世的私生子意思差不多,得不到家族的认可,所以为了自己以后的孩子,孟小丫还是忍着***之痛出现在甄氏祠堂外面。
家族的祠堂不是乱进的,就是正妻也是一样,正妻一生只能进祠堂一次,就是在刚嫁入家族的时候。
当然如果是女人选择丈夫死后守节的话,女人便可以每年进祠堂祭祖,但这时她代表已经死去的丈夫祭祀祖先,所以小梅和孟小丫只能站在祠堂门口,羡慕的远远看着甄乾走进祠堂。
祭祖有族祭、家祭两种。
族祭即祭远祖,一年春、秋二祭或一祭一扫墓,都是很隆重的。
家祭一般规模不大,由于是近祖,子孙不太多,多不举行大祭,而是逢生辰忌日和年节祭拜,称为设供。家祭时,男女子孙媳妇都可来拜祭,也不穿祭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