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之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4章 友邦惊诧论(七),文明破晓,绯红之月,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俄国通过引进技术与从中国大量进口,解决了轻工业品匮乏的问题。”沙赫特解释完苏联的解决办法后,静静的等着希特勒提问。这是一个需要些经济学知识才能理解的问题,沙赫特不愿意主动讲太多,而且沙赫特认为希特勒的经济知识也没到达经济学专家的水平。
希特勒认真的思考着,并没有立刻开口。就当沙赫特以为希特勒会沉默更久,没想到希特勒竟然开口了,“我认为苏联只靠出口原材料,没有办法满足这么多的进口需求。”
沙赫特心中轻松了不少,能有这样的理解也算是马马虎虎,至少可以继续谈下去。如果是简单认为苏联资源丰富,完全可以靠出口原材料来满足出口需求,这就没办法讨论现实。
“元首,苏联现阶段并非不能自产轻工业品,他们在进口中国轻工业品后,也会从中国进口相关的技术与设备,自己建厂。即便是产能最差的轻工业品,苏联的自产率也有50%以上。只有苏联实在觉得不重要而且交易额度不大的轻工业品,苏联才基本靠购买。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即便如此,苏联的原材料出口也并不能满足贸易需求。就我们所知,现阶段苏联真正对中国出口的大头是重工业品。苏联大量向中国出口生铁,以及发电厂设备。尤其是发电厂设备,虽然是从中国进口的技术,苏联反过来向中国大量出口机组设备,有效的平衡了进出口的缺口。更重要的是,苏联在重工业领域的产能也随之持续提升。”
希特勒听得出,沙赫特其实是想劝说自己也与苏联进行此类合作。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希特勒并不打算急哄哄的立刻做决定。但沙赫特接下来的话让希特勒不得不动心,“元首,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准备到1939年前,一同新建超过200座火电站,其装机功率都超过200兆瓦。中国受制于法国的压力,不可能与德国进行合作。但是苏联并不在意法国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与苏联合作,实际上就加入到这个大市场中。如果合作成功,就能看到中国的态度。”
500座火电站意味着天量的设备,在建设完成后,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维修替换部件。希特勒并不想提升苏联的工业实力,但是这样巨大的订单意味着巨大的收益。德国当下正在拼命建设军工,自己也需要大量的电力。如果能够出口大量设备,获得的资源也能够满足德国国内工业需求。
希特勒站起身,背着手在屋里走了几圈,已经下了决心,他转向沙赫特,“你认为苏联会同意这么做么?”
沙赫特觉得有戏,按捺住内心的冲动,冷静的答道:“元首,苏联已经派人与我们见面,表达了希望能够进口重工业设备的态度。”
“那就试试看吧。”希特勒做出了决定。
沙赫特立刻站起身准备去应对此事,却听希特勒又问道:“沙赫特,你认为中国经济真的有这么强大么?”
希特勒提出的问题也一度是沙赫特非常在意的事情,中国人口众多,有着快速轻工业的基础。苏联靠了海量的轻工业品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沙赫特不仅能理解,更觉得顺理成章。但是重工业需要的是海量的受教育人口,一座200兆瓦的火电厂就需要几十上百的工程师。如果中国拥有200座火电站,就意味着需要2万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工程师。
好在中国与德国进行了教育体系方面的交流,沙赫特通过这条情报来源研究过中国的教育体系,其结果令沙赫特很是惊诧。
何锐1915年到东北后,就开始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建设,其艰苦程度让沙赫特想起了普鲁士百年前的强制义务教育早期。东北政府财政预算中,用于教育的预算就达到了8%。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到了1925年,何锐建起了统一的中央政府后,中国同一年级的理工科在校大学生数量就超过了3万。之后的8年中,中国大办教育,每年理工科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以20%的速度在增加。到1933年,中国新入学的理工科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3万人。
1937年,这13万理工科大学生毕业,中国新招收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大概会达到26万。为了能够给这些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中国政府通过建立亚洲国际法庭时搭建的人脉,广邀各国的教授到中国讲学。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只是谈论数量而非质量的话,中国能够为其重工业提供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
沙赫特答道:“元首,我认为10年内,中国会成为很强大的工业国。但是中国工程师的素质很可能有些夸大。在当下,中国的工程师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应该比中国宣传的水平差很多。”
这不是沙赫特故意贬低中国,沙赫特是根据他对德国工程师发展的经验去套中国工程师的水平。但看现在的表现,中国工程师的水平好像与德国差不多,应该比德国工程师差一点。可这种对比并不正常,工程师们靠的是积累。德国几十年的积累,中国不过20年积累,两国工程师水平相差无几的话,从正常规律来看,不正常。如果用纳粹的种族理论去解释,那就更不得了。
纳粹的种族理论认为,德国因为种族优越而先进强大。中国短时间内就更先进更伟大的话,岂不是说中国的种族比德国更优越更强大么?
沙赫特本人对这套种族主义理论没兴趣,所以他根本不提这个茬。
希特勒并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苏联,此时听沙赫特认为中国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值得怀疑,心中也得到了一个慰藉。根据德国的调查,苏联工程师们的数量有限,实力也不如德国工程师。中国工程师也是一群只会靠吹嘘的菜鸟,德国东方的压力就不大。而且这些虚假宣传正好可以被德国利用,用来恐吓英美两国。
结束了与沙赫特的会面,希特勒的秘书送来了里宾特洛甫回国的消息。希特勒对于里宾特洛甫这么快回来的消息并不意外,让秘书通知里宾特洛甫,希特勒准备和他共进晚餐。
眼看时间快到了吃饭的时候,希特勒没有继续处理工作,而是思考其世界的局势。东方的苏联正在不断强大起来,未来必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敌人。德国科学院院长卡尔教授最近提出的地缘政治建议中,认为可以建设柏林-莫斯科-郑州轴心国。这个轴心国一旦建成,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岛,与昂撒力量对抗。
希特勒认为这个看法过于一厢情愿。俄国与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国土,但是实力太弱。而这两个国家一旦真正强大起来,德国没有力量与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德国的能够选择发展方向只有先统一德意志,进而将德意志地区统一起来,形成能够与世界任何强国对抗的强大势力。想完成这样的理想,德国自己先要迅速武装起来,进而击败法国。
如果现在的德国还拥有第二帝国的实力,希特勒认为德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样的战略构想。可现在的德国已经被凡尔赛体系打击到体无完肤,根本无力发动战争。当务之急就是用尽手段获取发展的资源,而且德国要做好战争时期被封锁的准备。威廉二世当年的错误不仅是两线开战,德国的工业过于依赖世界贸易,导致战争开始后没多久,德国的很多物资就出现了匮乏的问题。希特勒决不能重蹈覆辙,除了要竭尽全力避免两线开战之外,还要事先囤积足够的物资。
这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希特勒再次发现,沙赫特的想法没错,哪怕是暂时增加了苏联的工业实力,也要尽可能通过苏联与中国的大型火电站建设,完成德国的工业积累。
正在想着要面对的局面,里宾特洛甫到了。面对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并没有隐瞒此行的过程。当然,隐瞒也没用。现在国家高层的见面都有会议记录,何锐说了什么,里宾特洛甫说了什么,双方都会记录下来,还会互相交换记录。
希特勒并没有责怪里宾特洛甫,他派遣里宾特洛甫前往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大概知道无法达成目标。中国构建出来的地缘政治环境对于中国非常有利,没有任何理由去破坏这样的局面。反倒是何锐提供的那个名单,让希特勒有些兴趣。看过名单上的人,希特勒大部分都不认识。根据里宾特洛甫的解释,这些人都是德国学术界里面的犹太人,已经遭到了清退。
这些人虽然被清退,但是他们的确是学术界的大佬。让他们随便出国,就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学术助力,所以德国方面也限制这些人离开德国。
希特勒本来不想为这些人费心,但是想到与沙赫特关于中苏两国的火电站建设计划,希特勒突然就有了想法。既然中国人想要这些犹太人,那就得付出代价。如果德国与苏联之间在火电站上进行合作的话,中国要是提出反对,这些人正好可以成为交易筹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