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和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披铜铅弹,明末榆林小衙内,小虾和小妖,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把枪全长1.6米,是效仿美国内战期间,有较高射击精度的肯塔基枪。长枪管有助于弹丸,被火药燃气加速的更久,出膛后的速度也就越快。
但小衙内没有把新枪,做到像肯塔基长枪,普遍1.7米以上的长度,因为要考虑便携性和隐蔽性。
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期间,美国枪手墨菲凭借此枪,在300码(约273米)的距离上,击杀了英军指挥官西蒙·弗雷泽。
另外,为增加射程,提高打击威力,新三长铳的铅质米尼弹,采用了外铜内铅的新设计。
因为纯铅弹较软,被黑火药爆燃后的高温高压,击发出枪膛后容易变形翻滚,逐步偏离预定弹道。
内铅外铜,也是现代子弹的常用结构。除了预防铅芯软化变形,影响飞行稳定性,还能利用坚硬的铜皮,确保子弹的穿透力,争取最大的末端动能,避免远距离飞行的铅弹,打不穿铁甲的尴尬情况。
还有一点,铜的自润性比较好,能最大化的减少与钢铁的摩擦系数。新枪枪口一尺以下的枪膛内部还是滑膛,目的也是尽可能减少子弹的摩擦阻力,提高出膛时的初速度,进而提高杀伤威力。因为黑火药的推动力有限,远不是现代无烟发射药能比的。
现代主战坦克的火炮,绝大多数也是滑膛设计,目的都是减少炮弹在炮膛中的摩擦阻力,最大化的提升炮弹飞行速度,进而提高打击威力。
分散在两侧黄土塬中部的八十个,精通养马的老兵,此时也快速步行到盆地里。寻找合适马匹,给它们套上马辔头,然后骑乘上,手持用木棍加长的马鞭,驱赶庞大的马群,向东部谷口小跑,尽快躲进山沟沟。
控制住西部谷口地主庄园的尤世勇,看到养马老兵已经开始驱赶马群,就命令停止抛投火罐。所有投石棍民兵,全部往地主庄园里投掷鹅卵石,继续营造混乱,争取把里面的鞑子备用战马驱赶出来。
盆地里全是小麦田,土地松软,为防止马腿陷地摔倒骨折,不敢让马群速度太快。曹老三又安排“驼马养训队”,里的七十个老汉,把黄土塬和盆地里的羊群、驴骡骆驼等其他牲畜驱赶带走,争取让出更多的空地,方便马群快速通过。
驼马养训队剩下的五十人,在盆地东端的山沟沟里接应,并控制驱赶来的战马。
离这里最近的鞑子约有五六十里地,理论上他们看到火光和浓烟,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赶到。
地主庄园里的大火逐步熄灭,尤世勇命令停止抛投石块,让一百个战兵,内穿棉甲,外套修补好的铁扎甲、锁子甲或者皮甲,从前后门两处,全力进攻庄园里的鞑子。
弓箭被烧坏,战马也几乎跑光的罗圈腿鞑子,肉搏厮杀能力并不高。小衙内也赶过来支援,直接攀爬上地主大院的围墙,站在上面点射里面任何敢冒头的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