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七章:漠南(十三),大秦之帝国再起,荣誉与忠诚,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利用草原,发展草原,对草原怎么来进行规划,那些东西王贲是全然不懂的。其实不止是王贲,汉军那些将领也是两眼抓瞎,他们是武人,别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发展草原,哪怕是本土的建设他们都不懂。

任何时代都讲究个术业有专用,专业的事情给予专业的人才,先秦时期也有这样的认知,甚至是比起现代社会来说还要重视这个方面。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跟知识的传播限制有关,获取知识不易,人能学习到某些知识那是因为有家族传承,普通人能够获取一样知识纯属是天幸,一旦能够得到一项知识怎么又不专注地专研下去呢。

孔丘为什么会为黔首赞颂?不是他教导弟子多么有方,事实上所谓的孔子七十二门徒又有谁真的干成了什么事情,压根就没有嘛。他被赞颂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愿意拿出家族的知识来传播,也十分大胆地拿国家的典籍来教导自己的门徒。由他大规模的传播只有贵族和豪门才有条件学习的知识,打破了知识的垄断。他的那种行为在那个时代是被贵族和豪门家族所忌讳的,因此后面他本人也因为破坏了某种潜规则而被阶层所排斥甚至是敌视。

没有知识也就没有相应的办事手法,野路子也许能够办成那么几件事情,但既是野路子也代表偶然性也难以被借鉴,平民难以有出头之日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知识吗?而那也是社会的现状。一直是到春秋末期的时候,属于豪门和贵族的知识垄断才被打开一个口子,可是能够获取知识的人依然不多。

在时代也有的局限下,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全才几乎是没有那种可能性,因此对于“术业专攻”的限制性远比想象中来得厉害。这年头武人学习的就是怎么行军打战,武将家族所拥有和收集的书籍也是专攻军事这一方面,绝对不会去研究怎么治理民生,这样一样除非是迫不得已之下,不然武将根本不会掺和民生建设。同理,文官体系研究的也是怎么去治理民生,不会去专研什么行军打仗。

王氏是武将家族的专攻,因为累世处于高位或许是会接触到民生的治理,可是对于民生的建设绝对不是专业,王贲满脑袋里都是怎么行军打仗,真心是没有想过攻占下哪一块地盘之后该怎么经营。

当然,凡事都存在例外,像是同样为武将家族的蒙氏,他们就是那种既研究行军打战也对民生治理有涉及的家族。因此在蒙氏家族获取对北境的实际控制权之后,蒙氏家族不但能指挥军队与北方的胡人作战,也能开发地方的民生。

如果不是历史出现变动,蒙恬在成功将匈奴驱逐往阴山以北千里之外后,他可是在河套区域将民生搞得不错,历史上首个尝试在河套区域进行耕田开扩的正是他,而似乎搞得并不是多么成功?之所以不成功有人说是土质原因,也有人说是蒙氏覆灭得太快导致建设的时间不足够。

像是从夷陵追随吕哲崛起的那帮集团,他们大多出身于微末。这也就注定这帮人不会拥有多少知识传承,怎么行军打仗一些是在实战中慢慢进行经验累积,更多是来自于后面吕哲的步步教导,帝**事学院的存在不就是在那么一个过程中慢慢演变城了有体系的学院的吗?

对于新崛起的汉国勋贵集团来说,他们的底子薄得比纸还薄,让他们既要学习怎么行军作战,又要学会怎么治理民生,在他们这一代几乎是没有什么可塑性了,只有期盼下一代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所以,吕哲对于该是武将的人培养方向就是怎么好好地指挥军队作战,经济民生等等方面从来都没有重视过。

汉国目前的阶段就是对武职和文职的分工有着泾渭分明的划分,按照吕哲观念,他认为也没有必要培养什么文武全才。所谓的精英从来都是专注于一个方面,哪怕是学习其它知识也是为了主攻的知识进行有必要的涉及,没必要去什么知识都要完全掌握。

在这一种前提下,吕哲所统治的汉国正在形成一种极端,该是往军队方向发展的人就完全专注于军事的知识,该是朝文官方向发展的人就好好去学习怎么治理民生和发展经济等等的知识。

其实吧,若不是吕哲自己曾经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肚子里装的“存货”不多,深怕自己胡搞瞎搞把事情办砸了,他甚至都想严格划分出每个方向的学科,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控制国家知识分子前进的方向。

极端不好?事实上极端好不好很难说,但是由国家来控制知识分子专注于某个学科,那是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的办法,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能起到难以想象的助益,毕竟作为个体的人数量那么多,又不是整个国家奔着单独的一个方向研究,可以一个国家的人才按照其天分和兴趣来自行选择专攻的方向嘛。宁精勿滥说的就是这样,也这有这样专注的人才会在某个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

其实也是吕哲不了解现在的华夏文明才会产生需要自己来对学科进行划分的想法,要知道现在可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现在有兵家、农家、墨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的百家学派,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专攻,与之现代的学科划分没有区别,只是较之现代的学科分类名称上有所不同罢了。

吕哲是不太了解现在的知识体系,可是他将每一样专长设立为一项知识绝对是走对了,从某些方面来说再现百家争鸣不无可能,不过他最希望的并不是那些知识份子为了发扬自己的学科去打嘴仗,而是在学术领域上和对社会贡献上能够做到知识有其用处。

汉国除了有设立军事学院之外,对于其它知识的传承也极为重视。在南岭的太学是一所文官进修学院,基本上不向民间开放。除了太学之外,南岭还有一座提供给百家教导学生的学府,里面所教导的东西很多很杂,生源的来源也基本上是以二三十岁、甚至是四十以上的人居多。而在提供给成年学习的学府之外,纸张成本下降后,吕哲也在致力于民间的学堂开办,不过被限制于教师的缺乏,学堂的建设速度十分缓慢,也只有在有足够的教师资源之后才能发力。

只是教导人识字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按本宣科也完全没有问题,吕哲的直接干预下,现在有的是大量人手在努力着学好该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堂只是教人怎么识字,学生也基本是幼童,吕哲当然也会把那一套拼音搞出来,有拼音的出现就能够来保证发音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现在能够读书的孩子是读着拼音讲着天朝普通话长大,普通话也被吕哲定为官话,而所谓的官话不就是“国语”,既是所谓的国家标准性发音嘛。

始皇帝想做的是文同书,吕哲不但要文同书还要音标准,要不是他没办法将简体字完完全全的复制出来,想要拿小篆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比着写简体字压根就没有那个时间,不然繁体字估计也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不会只是被换成官方认定的隶书字体。

吕哲接下来在教育上要做的事情还有非常多,例如搞出现代的职业院校什么的,专门来教人有一技之长,要是让他那么干,想听到类似于“挖掘技术学校哪家强,天朝山东找X翔”的口号,估计几十年内就能听到。

不得不重视工业,而想要有工业就需要极端性质的学科倾向,所以现在很多学派是痛苦并着快乐。例如墨家很开心得到来自吕哲的关注,可是吕哲只要墨家中的工匠技术,不要什么兼爱非攻之类的理念;又像是术(士)家,吕哲要他们的化学知识,但是绝对不相信炼丹长生不老的那一套。

穿越人士的优势在哪?很多人说是了解历史的走向,要是想身为人臣可以没有错误地抱对大腿,想要起兵造反也能根据历史的走向来避免错误。对于吕哲来说,历史从夷陵之乱之后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完全就不具备什么可参照性。他的扩张脚步没有从熟悉历史上面占到过什么优势,但是熟悉历史也不全然只能到造反立国上面,用来奠基华夏文明的工业发展走向不是更好吗?

凡此种种,也许在吕哲有生之年的努力下,华夏族群的文明能够成为一个朝着工业和农耕并重的方向走去,不会产生将科技进步视为奇技淫巧的荒谬思想。

哦,是了,独尊儒术之后工匠技术和科技进步被认为是奇技淫巧那是因为仇恨,是儒家对非儒家知识的排斥,更是因为儒家在发展过程中与各个学派产生矛盾所诞生的仇怨,以至于儒家不留余力地打压各个学派。

一个开国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行进的方向,这里的意志方向不止是命令军队向那些地方扩张,还在对国家的民生建设和思想潮流上。而来自统治者的意志往往是让事情变成最有效率的方法,当统治者是一个穿越人士的时候,要是这个统治者不是得到权势之后醉生梦死,所产生出来的能量将是无比恐怖的。

例如,原本没有的冶铁技术因为被提点几个构思迅速被攻克,因为几次实验失误甚至是搞出了软钢,近来那批错有错招的冶铁匠正在吕哲的命令下研究硬钢,一些工匠也在研究钻孔技术,更有一些原始版的化学家(术士)在捣腾火药。

要真的被他们将那些研究搞出来,在吕哲的操控下将不同的技术相结合在一起,整出火药击发枪那是迟早的事情。那时候帝**队可就不是一支操着冷兵器想要完成征服世界的军队,就该是玩排列纵队玩排排站枪毙的兵种了。

对了,要是爆发性强大的火药真的被研究出来,估计也不会是步枪率先出现,而会是火炮先被弄出来,毕竟火炮的制作真心是比步枪简单许多。

想要制造火炮可不需要钢材,哪怕是青铜都能够制造成为火炮,差别就是不同的金属制造出来的火炮射程不一样,同时火炮的寿命也不一样。

当然了,火炮的射程和寿命不止是个制作火炮的金属有关,还因为其制造技术有着不同的区别,例如平滑式的火炮和螺旋式的火炮就是两回事,不过里面掺和着太多的动力原理,也有着气压原理,非专业人才根本就玩不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倒插门龙婿

公子墨

悠闲龙生

十九层深渊

娇妻在上:玺少,高调宠夏笙儿权玺

夏星光

香火成神道

火炬

末世宠兽帝国

指南针指北

天才武医

怀橘陆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