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可控核聚变项目(求评论、求收藏、求小fafa~)
争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可控核聚变项目(求评论、求收藏、求小fafa~),重回灾变三百天从可控核聚变开始,争渡人,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注定是要让京城市民众震惊的一天。
“你们说,是不是要打仗了?”
“我问了一些朋友,他们确切的说了,打仗是不可能打的。”
“那他妈天上飞的咱们国家的最新战机是几个意思?今天下午都来回好几次了,我看到那下面可挂着的是弹头,娘捏!”
“搞不好等我们睡一觉起来就变了。”
“难道当年的事情瞒不住了吗?”
“什么事情?(好奇脸)”
“九九保密……不能说啊。”
“懂得都懂。”
晚上八点。
运输机稳稳地降落在了京城军备区,李飞扬迅速调动地面人员,安排交通,将杨辰送往核能研究所。
“张所现在要见你,所以得辛苦一下了,只能晚点再招待你了。”
李飞扬对着他说道。
“嗯,没关系,反正我也想越快越好。”
杨辰说的十分的急切,这让李飞扬有些诧异,不明白这个少年为什么这么焦急。
军备区到核能研究所,全程不到三十公里,不到二十分钟,他们便赶到了。
看着周围荷枪实弹的战士,杨辰在经过了七道安检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巨大的会议室。
“接下来就是你们的事情了,我就出去了。”
李飞扬带队退了出去。
“好的,麻烦李队长了。”
杨辰微微弯腰表示敬意,这一路上他们全程聚精会神,高度紧张。
当他抬起头看着一屋子满眼热切的老头时,他有些怔住了。
这些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不曾出现在任何公众媒体视野之中。
他知道,这些人就是国家的守剑人了!
“你就是杨辰?”
“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你搞出来的?”
周老站了出来,脸上满是怀疑。
这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能搞出可控核聚变?
是他老了,提不动刀了,还是现在年轻人太飘了?
“这位老先生,学生不才,确实在可控核聚变上有了一些想法。”
虽然他听出了周老的怀疑,但并不生气,反而面带微笑,礼貌地回道。
“为了节省时间,最大限度的让大家打消一些疑虑,我把可控核聚变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原理和技术难点给众位老师讲一下吧。”
……
众人:“……”
一众大佬都沉默了。
这家伙咋比我们感觉还要着急?
若是李飞扬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和他们握握手。
被噎了是吧?
好巧,我也体会过。
杨辰没有管众人此时“精彩”的表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电脑,连接上会议室的电子屏,点开一个文件。
众人都很恍惚。
杨辰的身影很单薄,虽然一米八几的高个,但是很瘦,不到八十公斤。
他站在会议室前方,开口道: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难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需要巨大的能量,来促使两个原子核融合,另一个技术大难点就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材料都无法承受巨变时产生的过亿度的超高温。”
“针对第一个难点,我们……”
“以此,便可以有效解决氘-氚聚变的Q大于1,甚至数值更大,具体的量我们可以用超算在更改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跑一下。”
“针对第二个难点,现有的研究是采取惯性约束或磁约束的能量场,我的建议是使用磁约束会更好。”
……
杨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将可控核聚变技术所涉及到每一个细节完全展开了来。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兴奋、激动……
此时的众人就好像是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看向杨辰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狐疑之色。
什么大学学历,什么计算机专业的……
这些都不是事儿!
“杨辰,你知道吗,你的技术和理论将开辟一个全新的世界,构造新的世界格局。”
张青云语气颤颤巍巍,激动之色无以言表。
“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绝对的天才。”
“来都来了,也就不走了吧,咱们一起开启新时代,我立即上报项目,申请科研经费,这个项目你做总工,我给你做副手,如何?”
张青云呼吸急促,按照杨辰的技术资料,以及他刚才的讲解,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仿佛就在明天!
确实,所有的资料技术都被杨辰写的清清楚楚,就像是说明书一样,一步一步去做就行了。
留下杨辰!
绝对要留下他。
“好,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杨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可控核聚变弄出来,后面的计划就能迅速展开了。
“不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说!”
张青云直接拍板,就算是杨辰要一百亿,他也给!
可控核聚变,远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我想尽可能快的让这个项目落地,有多快就做多快。”
杨辰缓缓说出一句令他猝不及防的话。
好家伙,有这么着急?
“好小子,我还以为……”
“张所,时不我待,早一分钟弄出来,这个世界就早一分干净。”
他没有说实话!
这个世界,注定血染山河。
干净不干净已经没有人会在意了。
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自己的国家!
或许,即使努力到最后也……
所以他管不了那么多。
“杨辰,有你这样的人才,是我华夏之幸,哈哈哈……”
张青云大笑不已。
其他大佬同样也满是欣慰。
华夏国有这样的少年,何愁不腾飞?
如此划时代的技术,不是想着提利己的要求,而是直接催促项目落地……
在杨辰身上,他们看到了曾经在那艰苦岁月中奋力前行的科研先辈的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