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黄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8章 各界联合,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相黄叶,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活报戏活报戏,福州旬报的活报戏!”
在大明的农耕地区,一般百姓家里不会吃早点,下地干活起得早,一般都是带些干粮到了田间地,头做活累了之后边喝水边吃了,这就算是一顿早午饭。
而泉州百姓却早在此时就已经有了吃早点的习惯,这也是和本地的生活方式有关,泉州是个商业城市,无论是丝织工坊里的机工还是码头上的劳力,都要早早起来就去干活,干活的间隙主顾也不愿给他们吃饭偷懒,所以自然是早餐吃饱了肚子再上工。
因为上班时间早,家里也不值当为这事专门早起开一次火,加上要做体力活,吃的多少要有些油水,普通人家不积蓄肉食,于是去早点摊吃早点变成了最好的选择。
万历年间的泉州早点摊已经开的满城都是。
一早,张福九带着自己的侄儿挤在早点摊前,熟练老道的点了两碗加海蛎的面线糊,催促侄儿说:“你快端着这两碗面线糊去,占个好听先生念报的位置。”
侄儿端着碗烫的手疼,对张福九说道:“叔,我喝不惯这个,这个米粉汤胡椒加多了,辣。”
张福九道:“好村相!城里人上工都吃这个,码头上风大,多放些胡椒,吃了发汗,待会迎着风扛包也不怕冷。”
张福九和侄儿都是莆仙人,跑到泉州城的码头上来打工的,虽然面线糊也是莆田一带流行的小吃,但张福九和侄儿过去只是村里的佃户,每年过年时才能拿上几斤米到村里的米房去碾米粉做些锅边糊吃,城里卖的这种用细粉丝做的面线糊张福九的侄儿从小到大都没机会吃过。
面线糊这种小吃也是挑人,从小吃习惯的人爱的不得了,头两回吃的人却觉得这用细米粉加上稠稠的淀粉汤调出来的小吃口感古怪,粘着嗓子往下烫,吃不惯时一不小心能把人烫的龇牙咧嘴。
侄儿听张福九的话,忍着烫把两碗面线端到码头边的一处台阶上放下,烫的连忙将两个手指捏着耳垂,这时张福九也端着一碗油条回来了。
“快拌进去吃,趁着油条还没软。”张福九给侄儿的碗里拨了一半的油条。
泉州人吃面线糊时会把油条用剪子剪的细细的,蘸了酱油之后拌入面线糊里吃,以后张福九和侄儿都要做泉州人,这些东西都得学着。
“叔,你也吃。”叔侄两人端起面线糊的碗就开始吸溜。
正吃的时候就见远处的活报摊,先生弹动月琴,徒弟吹动笛子: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福州旬报》新一期开始播报了,请来往客人静听哉,静听哉……”
(本章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