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ho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Chapter4.孩子发高烧,丢下你那怨谁,yuehon,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hapter4.孩子发高烧
————————————————
公元2016年3月22日(阴历丙申猴年二月十五)深夜,元媛给刘晓雨打来电话,刘晓雨正值夜班,一开电话是元媛打来的,刘晓雨心想“这个点打来电话,是不是有什么急事?”
电话接通了……
“元媛,这么晚了打来电话,出什么事了?”刘晓雨用关心的语气问道。
元媛在电话那头发出低沉的声音“孩子晚上发高烧,急坏我了!”
“赶紧去医院啊!”刘晓雨催促道“别把孩子烧坏了”。
元媛在电话里给刘晓雨说“大晚上的,外面还冷,就不折腾孩子了,家里还有点退烧的药,给孩子吃了,看情况再说”。
刘晓雨嘱咐道“既然不去医院,那晚上一定多给孩子喝水,别烧坏了孩子,如果需要我的地方,我随叫随到”。
另外,刘晓雨通过微信的方式把他对发烧的见解发送给元媛:
一,发烧本身不是疾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会发烧。吃退烧药把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病就好了。
二,不可根据体温来判定病情,低烧可以是普通感冒,也可以是肺结核。
高烧可以使幼儿急诊,也可以是脑膜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和病情不是成正比的。
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意义。
三,发烧不是要赶快退烧。发烧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个防御机制,对病情恢复有好处。
对总体健康的孩子来说,在引起孩子明显不舒服之前,不要给孩子降温。
四,发烧不一定会烧坏脑子,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摄氏度,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发烧后脑子出了问题,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是脑膜炎本身,而不是发烧。
体温超过41摄氏度,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前者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
五,退烧药不可以预防热性惊厥。发烧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烧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
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目前的研究都证实退烧药是不能预防抽筋的。
刘晓雨继续告诉元媛,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头部冷敷。2、头部冰枕。3、温水擦拭或酒精擦拭。4、温水浴。
第三、要注意保持合适的室温,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第四、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乱吃药。高热时,呼吸道增快,出汗使机体大量失去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增加尿量,也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小孩如来是低烧还是高烧,小孩发烧后都应该及时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重视,当孩子的体温达到以下度数,请立刻上医院就医:
1、3个月(或更小):37.9℃。
2、3到6个月:38.3℃。
3、6到24个月:39.4℃。
4、2岁:40℃。
在送去医院的前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退烧处理,退烧处理的原则要遵循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
1、发烧时,耳温若超过38.5℃,则使用肛门栓剂退烧。如果小朋友已经在拉肚子,则尽量避免使用栓剂以免刺激肠道。
2、若耳温未超过38.5℃,可先考虑服用退烧药水;服用后,应先观察40分钟,若烧未退且体温仍高,才考虑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3、若有以下症状时,请立即送医:小儿抽搐。持续性呕吐。小孩原本的的活动力仍是正常,但突然活动力变得极差。四小时内即烧到39℃以上或是3天以上持续高烧不退。
4、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退烧药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之退烧,因可能引起雷氏症候群的不良反应,对大脑及肝脏造成伤害。
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小儿短期发热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发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等
病因:
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2.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2)非感染性发热
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
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
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
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观察,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临床表现
1.发热程度分级(腋表)
(1)低热 37.5~38.0℃;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0.0℃;
(4)超高热 40℃以上。
2.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
(1)短期发热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3)原因不明发热(FUO)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3.发热的常见热型
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1)稽留热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超过0.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