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芯片设计之难,新科学时代,康泓,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比如德仪,比如……松果。
松果出了一代澎湃s1,算是成功了,但也再也没有了后续,s2跳票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也没见到踪影。
为什么?
性能实在太差,功耗实在太高,用户不买账。
再设计s2的时候,光是流片的成本松果就无法承担。
芯片设计,即便前期设计的再严谨,动态验证静态验证做的再完善,试制、流片的时候也是有失败的可能的,而且可能还不小。
而越高端的制程,流片的成本越高。
台积电公布的5nm流片成本,一次三亿元。
这敢要流片失败几次,几十亿就没了!
别说松果了,就算是华为,就算是高通,就算是三星英特尔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流片失败。
所以,芯片设计的原则也是必须谨慎再谨慎,失败一次损失的那都是巨额的金钱啊。
像华为麒麟,每一代的芯片就是流片两次。
第一次,必须确保成功。
确保成功就意味着要更谨慎、更谨慎,谨慎就是保守,就会牺牲一些性能。
第二次,那就是冲一把,更激进,尽可能提升性能,但这样一来,失败的可能就大了。
高通应当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代的芯片,有的时候下一代比上一代性能提升的多,激进,有的时候提升的却比较缓和,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提升缓和的,那是因为第二次失败了,用第一次保守设计的样片进行的量产。
激进的,当然就是第二次成功了,用激进的方案进行的量产。
这其中的差别就很大!
刘博对这种情况当然也很清楚,逻辑电路说起来很简单,但几十亿上百亿个晶体管一起,谁能保证全部不出问题?
又有谁能够保证上百亿个逻辑电路的运行都是高效的?
没有人!
所以,芯片的设计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验证。
现实静态验证,然后动态的仿真验证,验证到了最后确认没有问题了,还要进行流片试制。
真正的样片拿到手里了,测试通过了,完全没有问题了,那才能叫真的成功了,能够量产了。
能够量产了事情就完了吗?
开玩笑!
几大巨头,英特尔高通包括麒麟量产的芯片多多少少都翻过车。
尤其是高通,骁龙810,那可是创造了火龙的称号,这车翻得也是不轻。
即便是量产型的芯片,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瑕疵。
为什么他们不再去改进了?
开玩笑!
流片一次几个亿!
再说了,时间也来不及了。
由此可见,芯片设计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https://www.yqwxw.cc/html/123/123293/574532910.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