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1章 卡特路线,大不列颠之影,趋时,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81章 卡特路线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加里波第还不像是之后几十年那么大名鼎鼎,不过马志尼的名字却早早地在欧洲各国的情报名单上挂了号。
在英国外交部的情报档案中,马志尼被描绘成了与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与天主教解放运动领导人丹尼尔·奥康奈尔一样的人物。亚瑟的老朋友外交部助理次官施耐德先生在为他讲解欧陆主要情况时,甚至直呼马志尼为意大利的小奥康奈尔。
但马志尼与奥康奈尔的不同之处在于,奥康奈尔通过建立天主教协会的方式将爱尔兰农民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该协会会员的支持一举击败多位政府支持的候选人,在爱尔兰的克莱尔郡屡次胜选。即便当时的法律并不允许一位天主教徒进入议会,而不列颠议会也屡次宣布奥康奈尔的当选无效,但托利党却始终无法找出一位能在爱尔兰击败奥康奈尔的家伙。
而选举结果屡屡被宣布无效,也激怒了爱尔兰的天主教农民,农民们开始互相串联,奥康奈尔领导下的天主教协会也放出狠话,如果当时的威灵顿公爵继续否决选举结果,那么爱尔兰并不惧怕迎来一场战争。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当时的爱尔兰事务大臣安格尔西侯爵紧急上书首相威灵顿公爵与内务大臣罗伯特·皮尔爵士,说明了爱尔兰当地激愤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威灵顿公爵与皮尔爵士考虑再三后,终于决定推动了那份险些弄得他们身败名裂的《天主教解放法案》。
而为了能让英格兰的国教徒更好的接受这样一份法案,皮尔爵士还狡猾的在苏格兰场的一线警官中找出了一块信仰着天主教的小石子儿探路。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举措虽然只是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小步,但却成了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人生中的一大步。
或许是因为亚瑟从中得了好处,所以他对于爱尔兰人与天主教的印象并不像是大部分英格兰人那么糟糕。而且当初为了宣传《天主教解放法案》的积极影响,皮尔爵士还安排了亚瑟与已经成功当选下院议员的奥康奈尔先生见过一面。当时亚瑟在伦敦的风评还不像是现在这么差,不过那篇报道依然被不少伦敦市民骂了个狗血喷头。
市民们直言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安排英格兰的英雄警官去会见一个爱尔兰的泥巴种。
不过亚瑟始终认为,用爱尔兰泥巴种来形容奥康奈尔先生实在是过分了些。因为奥康奈尔先生可是一位毕业于正统律师会馆的执业律师,按照不列颠人的传统习惯,律师可是与牧师一样地位崇高的高级知识分子,并且他们的收入也相当丰厚。
如果他们是想要攻击奥康奈尔出生于爱尔兰的话,那就更遗憾了,因为据亚瑟所知,威灵顿公爵与帕麦斯顿子爵的出生地同样是爱尔兰,他们的家族都是不折不扣的爱尔兰传统贵族。
并且威灵顿公爵哥哥韦尔斯利侯爵的第一任妻子,可是一位正经的爱尔兰女演员,她甚至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只懂得爱尔兰的传统语言盖尔语。虽然这位夫人在亚瑟进入伦敦上流圈子时已经病逝了,但是他依然听不少人讲起过这位夫人的故事。就因为她的语言问题,所以这位夫人一直很难融入伦敦的社交圈,但是她与韦尔斯利侯爵的夫妻感情却一直非常不错,即便外人一直在传闲话,但韦尔斯利侯爵却从未因为夫人不会说英语而动过离婚的念头。
至于不列颠的前首相乔治·坎宁爵士,他的母亲同样是一位爱尔兰女演员,而且他年轻的时候还在爱尔兰联合会里混过,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他成为首相。
或许民族主义的叙事在欧洲大陆很盛行,但是这一套在不列颠其实并不能行得通。亚瑟向来认为,与其说英格兰人是讨厌爱尔兰人,倒不如说他们实际上是在嫌弃爱尔兰穷。英格兰与爱尔兰上流社会的沟通向来很顺畅,中等阶层的相处也算是和睦,两方冲突的根源还是在于底层民众厌倦了大量爱尔兰人涌入英格兰工业城市抢他们工作、压低工价的行为。
亚瑟从前在街头巡逻时,就不止一次听见码头工人抱怨,这帮爱尔兰来的泥巴种一天只需要三个土豆就能活,佐餐的调料也不需要什么香辛料,来点最便宜的盐巴就行了。他们也不追求能住的有多好,一個最简陋的、能挡风的棚屋便是可以令他们满意的居所。
自从1801年议会通过了《英爱合并法案》,爱尔兰人可以畅通无阻的来到伦敦以后,西印度码头的工价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足有40%。伦敦的工人们曾经想拉着爱尔兰人一起罢工,虽然爱尔兰人偶尔也有响应的,但是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却是在趁着伦敦工人罢工的时候去抢他们的工作。
虽然这些话只是伦敦工人的一面之词,不过爱尔兰人的大量涌入导致了伦敦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的普通民众确实很难给爱尔兰什么好脸色。至于他们声称的诸如爱尔兰人道德低下、不讲卫生、天主教信仰无法保证他们忠于国王之类的种种理由,其实都是由不满情绪引申出来的借口罢了。
而在马志尼引领下的意大利解放运动,其实与奥康奈尔率领的爱尔兰解放运动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二位都是通过煽动民族主义凝聚人心的人物,只不过奥康奈尔打的口号是维护爱尔兰的天主教信仰,而马志尼则进行了反向操作,他声称要终结天主教会和奥地利封建主在意大利的反动统治。
不过,虽然二者看起来行动路线迥然不同,但是实际上落在亚瑟的眼中,他们俩干的都是一回事,因为即便是号称要维护天主教信仰的奥康奈尔,也并不希望罗马教皇插手爱尔兰的主教任命事务。
如果硬要说马志尼与奥康奈尔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马志尼比奥康奈尔更喜欢硬碰硬,也更愿意直言不讳的表明自身立场。
而且奥康奈尔也远比马志尼幸运,因为威灵顿公爵可以为了更大的目标按着不列颠国王的脑袋向爱尔兰让步,而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显然无法让奥地利皇帝这么做,而且梅特涅本人也未必愿意向意大利人低头。
据亚瑟所知,就在前不久,马志尼才刚刚在意大利的撒丁王国的军队策划了一场起义,只不过由于计划的不周密,所以串联工作还未完成便遭到了一名军官的告发。青年意大利的许多成员在撒丁王国遭到逮捕,并被判处了死刑。马志尼本人要不是足够机灵及时撤出,此时他也已经在皮埃蒙特身首异处了。
而这也不是马志尼第一次起义失利了,早在1830年的时候,他就因为被怀疑参加了烧炭党在撒丁王国被逮捕了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