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一千八百种坏毛病,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身后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仍在继续。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iv class="contentadv"> 书吏员小陈与穷秀才王玮的事情,在大明各地州府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舆论汹涌。
书生起事来,可不含糊。
各地想要镇压,也得需要人吧。
可那些胥吏,也是站在书生这边的。
一些个官老爷们甚至政令出不了他的衙署大门。
这等于是把这些大老爷们全都架在火上烤。
乱,确实是乱了。
可这是到达治的必经之路。
那些士大夫文官们先前喊的多大声,现在就有多狼狈。
对于士大夫这个群体,杨宪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杨宪看来,要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主动投降了。
因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骨头,向来都不那么硬。
要知道洪武时期,可是有《大诰》这个杀手锏,百姓是可以绑官员上京告御状的。
百姓能绑,胥吏、读书人自然也能做。
对于自家老爷们做过什么事情,没有谁比胥吏们更加清楚了。
果然和杨宪料想的差不多。
没过几日。
很多地方的官员就率先投降了,他们表示自己也是站在胥吏和读书人这一边的,都是京城那些当大官的不同意。
为了表示自己的真心,他们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给朝廷上书。
一时间无数公文往各自上级传递。
县到州府,州府到省,然后各省的奏章又如雪花般涌入京城。
一下子地方官员就直接把锅甩给了身在京城的李善长他们。
中书省。
李善长看着各地送上来的文书,脸都绿了。
他盯着朱元璋的压力,冒着被砍头的风险,为整个大明数千官员发生。
这些家伙倒好,直接来了一个背刺。
看着眼前这些文书,李善长脸色越来越差,直觉胸口发闷,最后一个没忍住,喉咙一甜,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李相国!”
“李相国!”
“.”
看到李善长吐血,晕死过去,中书省立马乱成一团。
那些官员们都彻底慌了。
很快就有御医前来诊治,所幸没有大碍,按御医所讲只是急火攻心而已,静养些时日就好了。
皇宫。
朱元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笑出声来,毫不避讳。
“老大,伱这个主意好啊。为了推行这个胥吏改革,咱原本还准备动刀子来着,现在倒好,他们自己求着答应了。”朱元璋哈哈大笑道,看得出来朱皇帝今天心情大好。
朱标如实开口回道:“这一切都是杨国公的主意。”
“杨宪.”朱元璋眼睛微眯了一下,脸上立马露出灿烂的笑容。“好,很好,该赏。”
带兵打仗能力不输徐达。
治理国家能力压过李善长、刘伯温。
各种奇思妙想,新奇发明更是前所未有。
计谋是阳谋强,这次如此缺德的阴谋也玩得这般溜。
而且为人几乎没有缺点。
朱元璋深深看了朱标一眼,将心里深处的一些心思,好好藏好。
李善长生病在家。
中书省再没有一丝阻力。
这个时候,聪明人胡惟庸直接站了出来,他非但没有和他老师李善长一样反对胥吏改革,反而是主动揽过胥吏改革的事情,与太子朱标商讨后,没几天便是拟出了一个具体可行的章程。
同时政务员考试也是同步推进。
胡惟庸处理政务的能力真的没话说,干净利落。
很得朱元璋喜欢。
不过他选择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在背后还是受到了一些同僚的非议。
要知道胡惟庸的老师李善长,此时此刻正因为这件事躺在家里卧病不起,而他竟然选在这个节骨眼背叛的他的老师。
他们可以选择背叛,可他胡惟庸可是李善长的学生啊。
不过这些文官们,也别大哥笑二哥了。
最早背叛士大夫这个集体的,不正是地方的那些官员吗。
原本在朱元璋预料中,要杀一些人才能推行的政策,如今却是兵不血刃,推广全国。
整个大明,全国上下所有胥吏与读书人,对朝廷,对朱元璋都是一片歌功颂德。
大明则是往前更进了一步。
京城,韩国公府。
胡惟庸前来拜访自己的恩师,可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在韩国公府畅行无阻的他,在今天却是饱受冷眼。
李善长卧室。
胡惟庸正在服侍李善长吃药。
“惟庸啊,今后中书省丞相的位置就要交到你手里了。”李善长看着胡惟庸,忽然开口道。
胡惟庸听到这话后,脸色骤变。
立马放下手中的药碗,然后在李善长的病床前跪了下来。
“恩相,你也是怪我没有继续坚持吗。惟庸也是迫不得已啊,这时如果我们还在和陛下对着干,我怕您会有不测啊。”
“惟庸今天的一切都是您给的,如果我对您有任何异心,叫我不得好死。”胡惟庸抬手起誓道。
胡惟庸说的基本上倒也是实话。
他是在龙凤元年,经李善长引荐,这才投奔朱元璋的。
而后便从元帅府奏参干起,急着被派往金陵也就是如今的京城,从主簿、通判、一路走到如今的位置。
这期间自然有李善长这个朱元璋手下第一功臣帮忙。
可也离不来胡惟庸自身的能力与努力,金陵城的城墙就是在胡惟庸主持下修建起来的。
胡惟庸采用的造砖碶名的方法,大受朱元璋赏识。
胡惟庸让每个工匠还有地方的府、州、县官员全部将名字刻在他们提供的城砖上,万一以后城砖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按照城砖上刻的名字来追究责任。
正是这个发自,成就了后世质量最牛的南京城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