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遗响于悲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饥?不择食?,光与影的执法人,托遗响于悲风,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安局紧急召开会议,与会者有李青、张飞,及全市的专家和警界精英。会议对该案件进行定性分析,认为这是一起性质极为恶略的刑事案件。会议上,张飞对案情向大家作了汇报:“被害人被殴打、砍断手臂,最后头部中枪死亡。在此之前,被害人曾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报警,我们出动警力搜救,但正是在电话里,我们听到了枪响。尸体由我市某高中一名高三的女生发现,经过勘查,我们发现,死者成跪姿,前身满是伤痕,无不是皮开肉绽,左手被反绑在身后,右手完好,没有被束缚,垂在身前的地上,手心满是鲜血。死者头部中枪,弹孔在额头上,开枪距离不远,这从电话里能听到清楚的枪声也能看出,比对枪声和弹孔大小,可以初步判断为手枪造成,尸检报告马上送来,我们可以先听一听当时的电话录音。死者面部因为冲力而五官扭曲,眼珠子也因此一只突出,一只飞了出来,在两米外的地上被发现。”
此案引起了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下达指令,限期一周内破案。
一方面,李青组织案件侦破会议,另一方面,法医科的尸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手术室,冰冷的手术台上躺着那具尸体。此刻,他已经被解开了绳子,因为时间不长,尸僵现象不明显,跪姿已被恢复成平躺。
主持尸检工作的是公安局资历最老的法医杨建国,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待人和善,可是一拎起解剖刀,立刻换上一副严峻的神情,从事法医三十多年来,为警方的案件侦破工作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带出的学生也不计其数,他们也都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单位,为人民默默贡献着。
协助他的,也是市公安局两位很有名的法医,魏龙和项东。
三人围着尸体站着,展开了动刀前的讨论。
杨建国:“死状可真惨,你们觉得死者身上这些伤是什么造成的?”
魏龙看了看尸体的前身,有瞧了一眼被砍断的左手,道:“没有进行创口分析,还不能确定,只是看的话,一般人联系到被砍断的手,肯定第一反应是被人拿刀子砍得吧?”
项东不屑地哼了一声:“哼,不行啊,你总是太谨慎了,我们要站在凶手角度,大胆猜想。”
老杨哈哈笑了两声:“哈哈,你俩说的都对,也都不对。”说着拿起了镊子,小心的从一处斜向的伤痕上捏出了什么东西,放在了玻璃皿里,对魏龙说:“小魏心最细,你去分析分析这是什么。”说着小心翼翼的把玻璃皿递了过去。
魏龙有高度近视,带着酒瓶底那么厚的镜片,根本看不到手里的玻璃皿里有什么,但老前辈吩咐,只得也小心翼翼地去找玻片和显微镜了。
“杨叔,那我们呢?”项东跃跃欲试的问道。
“你把电锯拿来,我们把死者头颅切开。”
很多枪杀案件追踪凶手的线索都是首先从子弹开始,先摸清子弹规格,枪支型号,进而查找弹头上是否有指纹,枪源。或者从枪的射程结合弹孔角度分析开枪地点,寻访周边群众或查看监控设施。因此,一个小小的弹头,往往对侦破工作屡立奇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