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七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帝陵吉壤,考古联盟,顾七堇,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早上八点钟,我、花莫宇、普扎、杜天华、简彬以及李驹四个人便乘坐红音一号飞往了天寿山麓。
作为考古一线的后补队员,这一次简彬和李驹也不跟我们一起行动。
毕竟,作为考古队奔波在一线的主力军,我们这支考古队伍已经有了五个人,除非一次性牺牲两人以上,否则作为一支固定队伍,以后行动将不会轻易添加任何人。
就像俞教授说的,考古队的主力军贵在精!而不在多!
虽然不知道他们对我是哪里来的那么大自信,但我绝对不想死,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死!
“队长他们估计在下午六点钟左右与我们汇合,所以我们先熟悉熟悉那边地形。”客厅里面,简彬手中难得没有拿文件,一边喝着小茶,一边对我们说道。
“好。”普扎认真的点着头,对于外面的世界,他虽然认识不多,但是从这两天的相处来看,这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看起来并未有任何的不适应。
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对面的花莫宇则是拿着一个十二寸的iPad在那玩着枪机游戏,也不知道有没有听到简彬说的话。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陵区占地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期间230多年,先后修建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总计埋葬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以及一位太监。
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更是世界文化的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现在已开放的景点只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而我们今天的目的便是——长陵。”
杜天华虽然主业是地质学家,但很显然对于历史方面也是十分的了解。
我们没有从正门进入,红音一号直接毫无阻碍的飞进了天寿山麓里面,而我们,此时也已经转移到了机舱的驾驶室,透过大大的玻璃,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览阅到下方的景色。
“你们看,明十三陵的前六公里处神道两侧的那两座小山,东边为“龙山”,西边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西南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古代帝王陵墓通常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只可惜了……”说到这里,杜天华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好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却不得不成了封印,下面却是极凶极恶。”次日早上八点钟,我、花莫宇、普扎、杜天华、简彬以及李驹四个人便乘坐红音一号飞往了天寿山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