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东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四民与科举!,大明,从空印案开始,一江东月,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是借着向上的通道,向天下臣民宣布一件事情罢了。”

朱元璋看着他,示意苏闲继续说下去。

“现在是重开汉统的大明!”

“天下百姓应该从这些先贤经典中知道,我们是同一个族群,有着共同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片土地!”

“秦桧曾经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在我大明是绝对不允许且要严厉打击!要将其狠狠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凝聚力。”

“当然,笼统的话语就是——民心归附!”

这一刻,朱元璋的神色罕见的凝重起来。

苏闲的这番话,和宋濂在朝堂上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利用科举,教化百姓。”

“但这些都不如一句:民心归附!”

朱元璋的眼睛猛然认真起来,或许是宋濂等人说的时候,他心中的排斥力太强,根本没想到这里。

也或许是苏闲所说,再度加深了一遍印象,又和之前的四民结合起来。

特别是这——民心归附!

就对他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苏闲见此,则继续道:

“我是谁?我在哪?来自于何处?这是千古谜题,有成千上百个答案,而科举的目的,除了选仕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也是将这个问题再度放大,全部抛给全天下的子民,然后再逐步解答。”

朱元璋坐在石凳之上,双手则放在石头桌面上,此时天气依旧严寒,触感冰凉,但朱元璋却感觉到自己心头火热。

不对!

可突然……他很快反应过来。

“既然科举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你又给咱说,你从来就没想过让咱重启科举?”

朱元璋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关于国朝选仕,他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心里想法。

只不过其中要经过很多步骤,要和其它“大事”联系起来。

等到真的再无疑惑了,他才会继续深思。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百官所想的那样,他绝对无法容忍官员的升迁平调,全部掌控在一人手中。也无法容忍,天下的有才德者,拜的不是天子龙门!

而是不知道哪里开得孤魂野祠!

所以……

他有不开科举的理由,也有回拒宋濂的想法。

但同样,宋濂和刘三吾他们这些国老清流也该清楚,自己如此重视教育,甚至把他们聘请入宫,让他们教导皇子。

就该猜到,也有重开科举的必要!

说起来很复杂,但国事就是如此,权衡各方。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必要时候,才是良机!

但苏闲之前和其现在所说的话,却非常矛盾。

他在借着他的赤子视野,观察天下的同时,也在权衡自己的想法。就比如刚才的民心归附,其实已经加重了“重启科举”这边的砝码。

可苏闲紧接着就说,他不是在说重启科举。

这种矛盾让他也不禁犹疑起来。

而与此同时。

马皇后和朱标,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

苏闲则道:“很简单……”

“如果万一,国朝真的要开科举,那所学所考的内容又是什么?”

闻言,朱元璋只是深思片刻,就说道:“当然是先贤大义,以《四书五经》为本。”

“前宋就给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王安石变法之后,科举应重……经义策问,考究时事!”

“以四书之中的《论语》、《孟子》、《大学》,等等先贤经典,再结合当下时事,让天下学子回答。”

苏闲再问道:“如果南方和北方的学子,所接受的教学不一样,那么考题为了公平……”

朱元璋当即答道:“放心,早在洪武三年,咱就和国朝大儒商量过,还是刚才那句话,将考题局限于《四书五经》之内,天下学子就算回答,所引用的典故、先贤之言,也必须要从其内引用。”

“否则,便是下等!”

“如此一来,不论各方学的天花乱坠,但从考题上,总是公平的!”

然而。

此刻听到这些的苏闲,却是眼神愕然,心中开始腹诽……

果然,时代的浪潮一直在前进,未来大明真的会开科举,也真的会以“四书五经”为本!

且,朱元璋为了照顾天下各方的学子,会将考题局限于《四书五经》之内。

然而初看起来,的确很公平。

天下初定,各地的师资力量和大明学子接受教育的环境、背景等等原因,也各有不同。

比如东南方,靖康之耻后,大半个西北方虽然沦落在金国手里,但南宋的大儒和仕族,却也因此迎来了更加繁荣的发展。

而大元之后,因其包税制的原因,基本对南方的影响很少。

所以南方宋人的遗留,可是比北方要多的太多了。

而大明后面的科举进展也很奇妙。

被后世痛击,甚至有人喊出了“八股选仕,误国误民”之语。

八股文的雏形,似乎早在局限“四书五经”的一刻,就已经定下了。

因为选题就这么一点。

前面的科举还好说,越到后面,朝廷为了选仕,就越是要在四书五经里玩花样。

所以学子考试,不仅要回答内容,还要将“形式”都固定。比如每一句都必须对仗,言辞要优美余余……

到后来,已经背离了选拔人才的初衷……

然而,这些到底是后话。

起码在这个洪武时期,这种八股文,是绝不会出现。

而真正让苏闲,并不认可现在就重启科举的原因,只有一个……

且最为根本!

一边想着,苏闲也看向这位大明最尊贵的一家人。

提出了自己的最后一问。

“先贤之言,的确微言大义。但陛下可曾想过……同样的先贤之语,在西汉时,为何有【九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大复仇之语?”

“在东汉时,这种大复仇之语就被禁绝?”

“为何在魏晋之时,一度丧失了独尊儒术的地位,竟然和佛学、道学三家纷争,以至于竟然向玄学靠近?”

“又为何在两宋之时,儒学再度焕发光彩,以至于出现了程朱理学?”

猛然间。

朱元璋表情严肃,他没有在乎,为什么这番话能在苏闲的嘴里说出来,他只是在乎,苏闲所说出这番话的根本目的。

而这时。

朱标和马皇后对视一眼,已经想要再度询问。

但朱元璋却打断,“你且继续说!”

苏闲顿了顿,终于道:“儒学能从曾经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往下蔓延,最终成为了天下学子学习的主流。”

“并非是先贤们的光辉,真的从春秋时期,就一直照耀到了历史长河的尾端!”

“而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一位位前仆后继的儒家先生,在为其注解!”

“天下士人所学,不是微言大义,而是微言大义的注解!”

“故而,若我大明真的要开启科举,以儒家四书五经为蓝本?”

“遵的……又是谁的注解?”

“如今大儒多聚集于东南,西北被誉为儒学贫瘠之地,寸草不生!”

“一旦兴学,重启科举,恐怕比荐举制度,更要偏激的一幕就要来临。”

“同样的选题,明明是出自同样的四书五经,但是注解不同……所以天下学子,回答的就不同!”

“到时,这大明朝堂选仕,到底是给天下人开的龙门,还是只给东南一方开的龙门?”

这一刻。

马皇后和朱标的表情双双严肃,就连吕氏的目光也变得郑重起来。

“你怎么能想出这些?”马皇后不由得问道,朱标的视线也猛地看来,刚才那番话,若是不经过系统学习,显然根本说不出来。

而朱元璋也是看来,他目光游移不定,刚才听到的让他以为在自己面前的根本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沉浸儒学,研究多年的大儒!

而苏闲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旋即才答道:“因为我父,洪武三年的科举,便是选用了不一样的注解!”

“所以,只得秀才功名!”

几人面面相觑,朱标还想再问什么。

此刻,朱元璋已经赫然起身,他已经从对方的话语中,联系到之前的四民,所谓的向上通路。

猜到了对方很可能,要给自己说些什么。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那自己就必须在意了。

“别打断他,你继续说……”

苏闲停顿片刻,旋即,才将蓄势许久的疑问,赫然问出:

“如今大明百废俱兴,科举一事起了又废……”

“当今我大明是要继续沿用儒学?还是要开启新学?”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闪光的乐队

云川飞流

隐世家族:我,太子下山

天一真水

西川欲晓1909

仁义袍哥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冷泡茶加冰

我真不是老不死

豆豆飞啊飞

眷灵飞升

黑椒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