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兮有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 寒门崛起的时机到了!,姬唐,乔木兮有思,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请留步,臣有有一法,可解长安之困!”
就在众人愁容满面,想着如何应对此事时,只见一向低调的谢廉竟然站了出来,这让众人纷纷侧目。
谢廉是谁他们当然知道,身后的人是谁,他们也清楚。但就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对谢廉的举动感到费解,按照哪位的性子,不太可能在这事上插手啊!
无论长安是否建立副城,这件事本身对哪位没有任何影响。姬氏已经分家,留在长安的产业可以说少的可怜,明面上也就只剩下暗香来和醉仙楼两个产业,就这姬氏也只是占据的部分份子而已。
昔日庞大的姬氏产业,不是跟着族人分家拆散,就是流转他人之手,又或者到了皇后的手中。
这件事他没理由插手啊,但谢廉此时.........
众人看着低头的谢廉不知道在想什么,但李世民却没多想,这件事自从提出来之后就受到众多阻力,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旗帜鲜明地表达对此事赞成的官员,这如何不能让他欣喜?
至于谢廉说有办法解决此事?他摇了摇头,就当是安慰之言。谢廉的本事他知道,为人兢兢业业,属于那种典型的守成之人,这件事他能有什么办法?
“爱卿理解朕心,朕心甚慰,但此事除了建立副城还有他法?朕总不可能将百姓们驱逐关中或者长安吧?那朕成什么了?逼迫百姓抛家舍业,朕所不为也!”
说完就又要离去,但谢廉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又岂能轻易放弃?更何况昨晚松儿已经给出了办法,这有有何畏惧?
“陛下且慢!”
李世民疑惑地看向谢廉,心中顿时有些恼怒,朕已经给你面子,还想怎样?三番五次阻止朕离去,是何道理?
“子正解朝廷之急的心,确实让本官汗颜,但人力有时穷,世上无有双全法,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子正还是想清楚了再说。”
房玄龄出声道。
他倒不是担心谢廉真的有什么办法,而是他今日的表现极为反常。谢廉一介书生,他不甚在意,但他身后的姬松就不同了,说不定还真有什么办法促成此事呢!
李世民站在高处看着两人不语,对于房玄龄说话的用意他也清楚,但也没说什么,他自身也不认为有什么好的办法。
“房相暂且安心,等下官说完,自有陛下和诸位讨论,行,则解决朝廷一大难题,不行,下官也算是对得起这身官服和陛下的信任。”
谢廉并不生气,在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注定和房玄龄等人走上了对立的道路。谢氏依附姬氏,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姬松从来没有说过,但谢廉不是傻子。要是没有姬氏,他一个区区江东谢氏长安分支,岂能站在如此高位?
所以,谢氏的利益和姬氏早已粘连到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姬氏的根本在哪?
还不是和皇族站到了一起?不管是之前的产业落入皇后手中,还是之后的传命侯的爵位,不管愿不愿意,姬氏早已和大唐皇室成为一体。
所以,帮助皇帝的同时也是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或许会被百官排斥,但只要大唐皇室不倒,长安姬氏也将永不衰弱,而依附于姬氏的谢氏,也同样会获得不菲的回报。
“哦?既然如此,那老夫洗耳恭听!”
房玄龄眉头一跳,有些诧异地看向谢廉,这还是那个在自己面前唯命是从的谢廉谢子正?
“既然房相都说了,那子正就说说吧!”
李世民重新坐下,今日早朝一波三折,可谓是风波不断。现在却是到了正面对抗的时候了。
“启禀陛下,臣之办法说难不难,说白就两个字。”
“禁止!”
“禁止?”
李世民一愣,禁止什么?为什么禁止?
“你说清楚,到底怎么个禁止法?”
谢廉此时已经完全放开了,他躬身道:“启禀陛下,建立副城之举,说白了,就是有人担心副城建立之后,关中会涌来更多的人口,从而加大关中的粮食压力。但若是人口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呢?”
他没有说出百官真正的目的,不然,他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完全没有必要,既然你等以此为由,那我就破解此法,到时候看你还有什么理由阻挡?
“说,快说,如何在建立副城的同时阻止关中人口压力?”
李世民此时也坐不住了,因为谢廉说到了问题地根底上,他现在对谢廉倒是有些信心了。
“是陛下!”
谢廉不敢耽搁,道:“臣之办法,说穿了也不稀奇,那就是在长安或者关中京畿之地施行户籍管制制度。”
“对于在长安或者关中人口密集之地落籍的百姓施行严查制度,或者直接干脆禁止百姓在人口密集之地落籍。这样一来副城虽然建立,但也只是吸引长安或者关中之地的百姓,这这些人也九成以上都是富户。”
“关中之外的人口就不会大量落籍关中或者长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解决长安人口压力问题。”
“并且臣提议,副城的位置不能距离长安太近,这样不但不能最大效度地解决问题,还会滋生新的问题,比如长安财富外流。”
“长安是都城,一切以稳定为主,宵禁,严格的布局,都限制了长安不可能成为一个是商业太过繁盛的地方。而副城不同,哪里只是一个大唐普通的城市,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自然也就会成为大唐的商业盛地。”
“所以,解决此法,一,建立关中户籍制度,外迁不禁止,而迁入必须有严格的控制;二,副城不能距离长安太近;三,可以适当的将人口密集的产业试着迁出长安之外。”
“四,我们为何只建一座副城?是否可以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二个,三个,四个?”
轰~
谢廉话音一落,整个朝堂都炸锅了,之前只是随大流,或者中立的官员立即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臣以为此法可行,既保证的长安财富不大量外流,还能解决人口压力,更不会造成关中粮食问题,没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了。”
“是啊,陛下,具臣所知,长安有不少作坊拥有大量的百姓做工,有的甚至尤数百上千人,这些产业完全可以迁出长安另行安置。臣算了下,就算只将这些产业迁出,长安的人口至少可以下降二十万左右。”
“不错,正如谢侍郎所言,我们完全可以多建几座副城,一个作为专门的商业城,一个作为众多作坊的城池,正如太白书院下的书院城一样,具有各自的功能。这样一来不但整合了关中的产业,还能让这些产业的成本大大降低,成本降低就以意味着价格降低,这样一来受惠的还是百姓啊!”
...........................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谢廉只是给了个方向,但却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窗户,不少官员以此为依据,愣是想到了不少好办法,更是慢慢的将谢廉那简陋的想法补齐了个七七八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