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7章:陆战修习班,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到总统府后不久,左念微即接到了总参谋部发来的关于海军6战队筹建的工作报告——主要是由海军草拟提交,经军制局修订后的提案,而总参谋部尚未就此作出批示,显然是还在研讨过程中。
《试拟海军6战队独立作战部队特等团级单位编制章程》
很显然海军那边已经有了1套比较完善的想法,这1份小小的册子叙述了海军6战队的编制以及后续的扩建计划,附录中则标注了初步的军校建设。
6战团包括本部、战斗单位、战斗支援单位和勤务支援单位,完全是照着旅级单位设置的。
本部包含团部、特务排、宪兵排和通讯排;战斗单位包括步兵营和两栖战车连;勤务支援单位包含辎重连、医护排、炊事排、邮政所、兽医所和修械所;战斗支援单位包括重型迫击炮营、炮兵连、步兵炮连、战防炮连、工兵连、防空炮连和防化排。
整个团编制约合4千4百人,门类齐全,但部分单位稍显单薄,所设置较为理想,要是形容1下,大概是1个骨骼健壮,但浑身没什么肉的瘦子。
而具体的人员配置方面,只有少部分是原海军6战队序列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新兵,从6军选拔的人员则与原序列人数接近,基本是1:2:1的状态。
武器装备方面大部分与旅或加强团没有什么差别,比较值得1提的是其压制火炮的配置,即炮兵连装备6门105mm轻榴弹炮,而非团级的75mm山/野炮,至于与旅级剩下的差值,海军6战队选择了18门新式的120mm重迫击炮,而非在边境加强团中常见的150mm迫击炮。
两栖战车连则辖有3个5车制战车排,算上连队本部的3辆,1共18辆两栖战车。
后续的扩编计划则是将这3个团升格为6战旅,并视需求增加数量,附录中的军校建设则计划在南京海军士官学校中增设相关专业,并从6军那边挖点人过来,短期内则开办军官修习班,速成1批军官。
虽然章程还没有在总参谋部通过,但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得到了批准,军官修习班则已经快要开班了。
与此同时,津浦铁路上,1名青年军官看着窗外的长江和不远处的已经成型的南京长江大桥,忍不住感叹了1句世事无常,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将3军都走了个遍,也是1桩奇事了。
火车在浦口停住,等待着轮渡,面对长江两岸繁忙的交流,即便是每天1百只轮渡也无法满足需求,也正因如此,才催生了江上的那条巨龙,全世界最长的大桥、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等等,1系列的名头后面是艰巨的任务。
随着汽笛声响起,轮渡靠岸,1列火车就这样被轮渡背负着驶往对岸,水天1线处,广阔的长江给许多第1次南下的北方人极大的震撼,第1次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做“天堑”,置身舟中可比后世人在桥上看的还要壮观。
在1阵低声惊呼后,人们渐渐归于平静,与徐前希同车厢的1些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尽管徐前希坐的软卧车厢已经是环境很好的了,但坐火车依然是1件很累人的事情。
第1次到南京的徐前希人生地不熟,不过好在有海军的人来接待,将其带到了南京海军士官学校的园区。
海士的位置与前清的江南水师学堂并不太重合,但也离得不算远,靠着小粉桥,北边就是钟楼和鼓楼,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大学那1块,整个学校华洋建筑皆有,前者基本是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悬山顶,而后者则是英伦风的建筑,红砖尖顶大礼堂,路两旁种着的都是南京最常见的行道树——悬铃木、无患子或者银杏。
徐前希来的不算早,或许是因为海6军在伞兵问题上掰扯的时间比较久,因此动身较晚,等他到的时候,距离开班也没几天了。
对于军官修习班,徐前希也不算陌生了,之前在空军也上过,听对方介绍1番发现也大同小异,修习班规模不大,也就2百人上下,时间也不算长,从11月到来年1月,接近3个月时间。
场地就借了海士的教室上课,至于宿舍,可以申请,因为修习班并不是正规军事学院,自然也就没有封闭式的管理,不住在学校也可以,不过大部分军官都是从天南海北来的,而且周围邻着好几所大学,房子也不好租,因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住宿舍,反正海军的环境又不差,住外面未必比得上宿舍。
而在这里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3十岁上下的青年军官,最年轻的是1位26岁的上尉,原厦门海军士官学校6战科的毕业生,刚刚入役两年就迎来了6战队重组,而最年长的1位则是少校军衔,3十5岁,前6战队岘港营营长,该营因在南洋行动较多,属于战斗力较强的1部,也掌握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不过,据徐前希观察,出身海军6战队的军官,尤其是有1定军龄的军官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新人,既然那位6战队营长都来补课了,其他军官没道理不来,所以没有出现估计也就是被淘汰了。
而6军方面的人员也很有特点,没有1个人有过在北疆服役的经历,更不存在近卫师旅的军官,至多出身云贵边区,6军显然是不愿意将这些人放手给海军,而这其中首都戍卫部队的军官比例又更大1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