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糊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0章 有多大力,使多大力,1991从芯开始,三分糊涂,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近排队人群时,苏远山突然停住了。
“山总?”文晓倩走了两步后发现苏远山没跟上来,连忙退了两步。
“突然觉得,我过去没意思。”
苏远山望着门口,只见保安已经准备开门,微微一笑道:“你说,我过去做什么?接受采访吗?还是插队?还是问第一个买到的用户感觉如何?”
“……”
“就在这里看一眼,等会还要回去开会。”苏远山说着便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这时,专卖店大门打开,队伍最前面的人直接冲了进去。
与此同时,苏远山的手机铃声也适时地响起。
Yidoo系列的铃声是有别于Vidoo系列的,十分特别,一听就能分辨出来。
四五米外,有好几个人同时望向了苏远山这边。
队伍中,一个年轻的男子似乎认出了苏远山,他激动地拍了拍身边朋友的肩膀,准备让朋友看苏远山的时候,却发现苏远山已经转过了身去。
……
“段总,亚洲的数据出来了?”
“哈哈,小亮只是拿到了简单的今日数据。亚洲范围的六十八家直营店,截止目前已经售出超过三万部,预定超过十万台。授权专卖店和运营商那边数据还没出来,但根据市场部反馈,都很好,到处都人满为患……我现在马上要动身去首都,盯一下产业链。”
“嗯!”苏远山重重地嗯了一声:“辛苦了。”
“哈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山总!这下保底五百万了!”
电话中,段勇平笑得很是嚣张:“而且运营商那边只有联通和HK电讯有大概数据,比我们直营店只多不少。”
这么多年来的手机销售,远芯早就根据发布日销量情况总结出了一套累计销量的预测公式。而且根据发布会和现场反馈,销量估算只会多,不会少。
“嗯,我这边也正在硅谷直营店的外面,本来打算进店看看的,没想到队伍排了差不多一百米……”苏远山转头看了眼门口,笑道:“还有带着帐篷的,你敢信?”
“哈哈哈!那这绝对是铁粉,黄牛不可能这么早的。”
苏远山正在聊着,突然瞥见傅振华动了一下,同时身后传来一个有些紧张的声音。
“请问,是苏先生吗?”
苏远山转过身,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激动地握着拳,满眼都是小星星。
见苏远山看着他,年轻人马上自我介绍起来:“我叫施耐德,昨天从纽约过来参加了远芯的发布会……”
“你好。”苏远山微笑起来,对着年轻人伸出手。
施耐德连忙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这才和苏远山握手。
“纽约到这可不近。”苏远山呵呵笑着,好不容易见到个“粉丝”,他也舍不得两句官话就打发了:“谢谢你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
“不,应该谢谢你,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产品。”年轻人抿了抿嘴,强忍着激动:“我是哥大的研究生,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加入远芯。”
听到年轻人自爆校门,苏远山微微一怔,眼神瞬间飘浮了一下后恢复正常。
但他心里,还是升起了一抹感慨,看这个年轻人便越看越顺眼了。
毕竟是校友,还是师弟的那种。
“好,哥大很好。”苏远山微笑着,再次对年轻人伸出手:“远芯也希望你能加入。”
“谢谢。”年轻人深吸了一口气,又从裤兜里掏出一部Yidoo3手机,再次紧张地望着苏远山:“能不能和你合张影?”
“当然可以。”
一旁文晓倩见苏远山“乐在其中”的模样,忍俊不住,她让男生把Yidoo3手机给她,然后退后了几步。
苏远山双手交叉在身前,他瞥着这位自己的“师弟”从开始便一直在瞥着自己手里的Yidoo4,想了想后微微一笑:“要不要我把手机借你用来摆个pose?”
“那太好了,谢谢!”
十秒后,男生几乎是强忍着想要把玩一下的冲动把借给他摆pose的Yidoo4手机还给了苏远山。
这个礼貌,让苏远山的好感再多了一分。
目送男生小跑着回到队伍,兴奋异常地给同伴说着,然后又引来了诸多目光,但终究还是没人过来——因为队伍已经开始动了。
“看来黄牛不少。”苏远山笑了笑,转身的同时,也正好看到第一位冲进直营店的那位小哥高举手机,兴奋得从台阶上一跃而下。
“走,回去睡个回笼觉。”
……
……
觉,自然是睡不成了。
苏远山之所以早起,自然还是因为他日程太满,而乔总又不得不再约一下,因此才一大早的与乔布斯汇合在车上聊了半个小时。
说起来,来直营店看一眼还真是顺个便。
到家后没多久,他便和陈静通了电话,互相通报了一下情况。
根据陈静那边的反馈,依旧是形势一片大好。
一切都看起来朝着“爆款”方向前进。
但苏远山依旧没能彻底安心。
一款手机要成为爆款,是需要话题度的——相比iPhone4所处的年代,互联网还处于刚刚复苏、正在大力发展和探索新应用的时候。
此时的手机,依旧是以“普及”为主——别的不说,光国内,小灵通都还大行其道呢。
当然,苏远山也承认,相比“历史同期”,国内的经济状况好了不是一点半点——苏远山不知道历史上同期的GDP是多少,但历史上的这个时候,GDP增速是掉下了10%的。而这一世,GPD就从来没下过10%。
别的不说,光是远芯,就拉动了不知道多少条产业链的崛起,又造就了最少数十万计的高消费能力群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