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发行铜票(下),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初印钞的时候,工部的想法是把朱允炆的画像印上去,是后者一口回绝:“朕躬德薄,何以配与爷爷并焉。”
不过铜票的事还是让朱允炆很是牵挂,老百姓经不起二次上当了,所以在第一批铜票印发出来之后,他还特意从刑部大牢中找出几个即将问斩的假钞犯。
让这群假钞犯按照他们的技术仿造了一批,结果发现无论是材质还是花纹、图像都天差地别,差距明显。
精细的雕版印刷民间那是怎么都做不出来的,而且纸张的质量上佳也导致了成本增加,民间想要做出一份一模一样的假钞,必须手工复刻,一张一百文的铜票,民间自行仿制的成本就要高达八九十文,甚至有可能比这张一百文的铜票本身更贵。
当然,粗制滥造的假钞一样会诞生,就好比后世,你永远无法杜绝假钞的市场一般。
对这一点,朱允炆就无可奈何了。
他终究是人不是神,他无法斩断人心中的贪念,更唤不醒人心中的良知和道德。
“无论到什么时候,承担风险和吃亏的永远还是最基层的百姓们。”
为国家计,银行必须成立,铜票必须发行。
为百姓计,那就重农抑商,坚持金银为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何其难啊。
虽然心里惆怅不已,但朱允炆还是继续大力的推行了这项政策,并为取得的成果而欢欣鼓舞。
仅开办当天,南京一城便兑出了总价两百一十万两的铜票,而这些铜票又全部被存入了银行内。
且无一例外都是五年的长期储蓄。
比起储蓄来,贷出去的可就多了不少。
价值高达一千八百万两官锭或等银大额票劵被南京城里的商人瓜分!
而他们的选择,却全部都是一年短期或两年期,没有一个是五年长期贷款。
赚钱要趁早。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对于商人们来言的属于财富的狂欢。
“朕怎么感觉,三个亿都发少了呢。”
朱允炆突然觉得,掌控巨额财富带来的快感,并不比权力要淡薄多少。
毕竟掌控权力就要承担责任,而掌控财富,却可以恣意的享受。
“三个亿不少了。”
郭资拿着手里一摞贷款的名单,叹了口气:“一千八百万两贷出去,收回来的将不仅仅是数千万两银子,也可能会有无数颗滴血的人头。”
经商没有全赚的,赌桌之上,有赢就有输。
“他们也知道赌输的下场,但他们还是做了,不是吗?”
朱允炆冷笑一声:“这就是商人,眼下的大明遍地都是黄金,他们想要钱去山西开煤,去漠庭搞羊纺织。去泉州出海,这些哪个不需要大资金的投入。”
这些贷款将成为商人脖子上的绳索,逼着他们去前进和赚钱,也逼着他们充满扩张的思想。
在这种压力和思想下,他们就会鼓励一切能为他们带来财富的行为。
无论是血腥的对外扩张,还是残杀剥削国外那些不在大明律法保护下的外国蛮夷。
双手染满别人的血,总是要比染满自家人的血更好。
无关乎道德和良知,这是贪婪和为了活得更好
或者,商人本质上就是书中所讲的那般,是一只每个毛孔都在滴洒鲜血的猛兽。
但不管如何,随着铜票和有价票劵的推行,大明即将成为一片热土,一片供资本萌芽的热土!
(刚看新闻,江西正面临着不逊色九八年的洪峰威胁,江西加油!所有洪区的同胞加油!
向一线抗洪救灾的子弟兵致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