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多非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4.所谓议会不当开,李朝万古一逆贼,秽多非人,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昨日更新的《另辟蹊径树望声》已遭起点无理由屏蔽,可自行前往各大复制网站阅读观看!)
若是说要召集地方宗老、名儒宦士、学派高能等社会贤达前来汉阳,做洪景来的应声筒,仅仅是说把人叫来的话,这难度到是不算太大。
因为恰好正在举行黄柑试嘛,天下八道的儒生士人起码有数千人汇聚在汉阳。虽然说是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前来应考的士人还是两班士族。只有小部分是在城镇经营手工业和商业致富的中人,以及经营土地田产,获得利润的富农小地主良民,不属于两班阶层而已。
而所谓的社会精英,实际上主要指的就是前来参加科举的这一批人,或者更直白地说是这其中的两班读书人。
当然啦,在这个有明朝鲜国,想要获取一个两班的身份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不是贱民出身,完全可以通过买官的方式成为两班,只不过娶不到两班女,生下来的还是屁民而已。
所以洪景来要是想开一场广泛的听取群众意见的,团结的,胜利的大会,实际上除了部分在乡间养望的大儒之外,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老爷”们,已经在汉阳随时做准备了。
况且开这样的大会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像是汉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就是一例。
朝廷官府征求社会贤达的各种意见,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虽然该做的决议早就已经做了,所谓的举贤良、议国事不过是一层可笑的遮羞布罢了。但是历来的封建统治者连这样一张遮羞布都懒的去搞,早把这习俗给一脚踹远了。
到是隔壁大萌在朱元璋朱棣时期,有过类似这样的大会的恢复。朱元璋本人农民出身,很是担心文人士大夫欺上瞒下,所以每年国家征收秋粮的时候,他就会召见天下各地解运秋粮来京的粮长,当面问答,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粮长可不是明朝后期拿来毁灭富农自耕农阶层的恶政,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大乡绅、大富户,有学识有威望的“地头”担任。有人在与朱元璋的对答中十分得意,一夕之间被简拔为官,直至一部尚书的也是有的。
到了朱棣时期,这位皇帝也是个勤于戎马政务的人,所以同样会大规模的召见天下各地的粮长,详细询问各地的实际情况。上下之情,一概通达,因为粮长能亲眼见到皇帝,且皇帝一定会垂询地方事务,当时的粮长甚至有人抢着做。
可是后来嘛,老朱家的子孙那是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根本就没有人会再去大规模的接见粮长。这样一个直接的耳目就被老朱家自己给放弃了,也失却了对地方实际情况最直观最清晰的了解。
洪景来虽说是因为揭帖一事,一拍脑门想到的这玩意儿,但是现在想想,除了和这些人联络感情,施以恩惠,扩张名声之外。是不是还有上情下达,避开中间贪官污吏的好处,是不是还能实际了解基层乡村田野的现状。
一念至此,洪景来就把自己小团伙的人一概召集起来,对此事详加讨论。具体怎么一个章程,怎么样才能把这事情给办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