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黄河决口,明朝大丈夫,燕西风,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对于中国人的性格特点,这些传教士早就摸清了,因此他们也开始改变以前那种喋喋不休似的传教方式,开始给老百姓施以好处。
施什么好处呢?最容易见效的当然是给老百姓治病。
他们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是没钱治病的,如果他们能治好老百姓的病,那么对老百姓说这是上帝在救治他们,那打动这些老百姓就容易的多。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最早那一批信徒就是这么拉进来的。
第二个办法就是收养孤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嘛!
传教士们收养了孤儿以后,就给这些孤儿灌输上帝的理念。
小孩子懂什么?听了自然信以为真。于是受洗入教,待过了几年长大了,便是教会忠实的拥夏e从本意来说,传教士们做的这些事情只是为了拉人入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因此受惠,用后世的说法就是这些人做的是公益事业不过这些传教士们来华并没有带多少钱,虽然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可因经济所限能救治收容的人也是有限。
现在李景要扩大医院规模和孤儿院的规模.那必然要拿一笔钱出来,因此为了日后的传教事业,这些传教士们自然没口子答应下来。
实际上,以前李景也收养孤儿,也免费给一些看不起病的穷人治病,但是随着他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多事情已经顾不过来,而且下面也没有那么多人有时间来做这件事。
现在传教士要做这件事,正符合李景的意愿。
教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成的,传教士也没必要整天在工地里待着,闲暇之余,徐光启便把他们拉到自己的科学院去,让他们把自己所知的知识写出来,并教授给科学院的学生。
当然,为了让这些人用心干活儿,徐光启是给报酬的。
与此同时,徐光启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翻译《几何原本》的后几卷以前徐光启只翻译了六卷,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搁置下来。现在一心要做科学院,自然要把剩下的部分翻译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五月中旬。
这时天气突变,连续多年干早或者是雨量不足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忽然开始下雨.
看到下雨,老百姓们是欢呼雀跃。
但是最后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雨越来越大,而且持续不停,原本干早的土地已经变成涝地了.
好在平阳府这边李景大力修建水利设施,排水比较顺畅,另外李景在平阳府一带大力推行种植马铃薯,红薯和玉米,由于马铃薯的生长周期短,这时已经可以收获了。
红薯相对晚一些,至少还得一个月才能收获,而玉米则要更晚一些。
对于粮食问题,李景是无比重视的,看到大雨持续不停,李景命令所有的官员全部下到田间去视察涝情,并组织水利专家研究应对措施。
在李景的严令下,平阳府上下各级官员各个神经紧绷,如临大敌,同时在李景的带领下宛如一台机器,高速地运转起来。
套用现代一句话就是哪里有险情,官员们就出现在哪里。
同时,李景派出大量的士兵帮老百姓抢险救灾。
平阳府上到知府,下到老百姓万众一心,共抗洪涝灾害,可以说有史以来,平阳府从来没有这么齐心过。
眼见大雨渐渐止歇,李景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这一日,李景难得地睡了一个午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