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殖民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9章 殖民,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木子蓝色,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咱们师兄弟,这么客气做什么?其实以伱北伐突厥之功,早就可以拜都督了,
再说,你此次授都督,其实也是长孙国舅的帮忙。”
苏烈倒也直接,“二郎,其实我很清楚国舅为何会推举我,这都是二郎也帮了他大忙,所以我虽感激长孙国舅,但更感激二郎。”
“年后,我想带两个人去姚州,还请二郎帮忙。”
“看上谁了?”
“一个就是你的学生刘仁愿,这家伙实在骠悍,而且是有勇有谋,跟你学习兵法后,也是已经得了你几分真传,我此去姚州,肯定是要跟那些乌蛮白蛮开打的,身边得有得力帮手。”
“可以,我来安排,他是个可造之材,跟着你去姚州好好历练一下,对他也是好事。”
“另一个是细奴阿逻,我想带他一走过去。”
“他可是蒙舍诏的王子,在长安相当于质子。”怀玉笑道。
“我知道,朝廷可以让蒙舍诏再送几个王子来,这个细奴阿逻现在是我学生,况且他是蒙舍诏长子,还是白子国王的女婿,我去姚州后,肯定也还是得沿着高士廉的策略,扶持蒙舍蛮来讨伐不服王化的诸蛮,
细奴阿逻带在身边,方便联合南诏行事。”
怀玉点了点头,答应了他这请求,“我可以帮你安排,不过要提醒你一声,如今洱海六诏中,蒙舍诏虽不算强,他们也是比较亲朝廷的,但你也得小心,南诏野心不小,合弱离强是必须的,可也得当心养兽为患,
对于南诏,也要多些提防,”
“明白,不过我觉得倒不用太过担心,就算南诏把其余五诏灭了,可乌蛮白蛮还有许多部落小国,甚至南中最大的地方势力是爨氏,东爨西爨,都远在南诏之上,
只要南诏听话,朝廷扶持南诏灭诸诏,再制衡东西两爨也是上策,等到什么时候南诏有实力跟东西爨并论,朝廷再提防打压也不迟。”
苏烈说这些倒也没什么不对,
历史上大唐就是一直扶持南诏,先是支持南诏吞并其它五诏,甚至是白子国等,后来到唐玄宗时还在朝廷支持下,把一直内讧不断的爨氏攻灭,最终南诏尾大不掉,反成中原之祸。
唐玄宗做错的地方,就是对南诏扶持到底,扶持他们把爨氏攻灭取而代之了,最后这步大错特错了。
“你到姚州后,要让南中诸蛮自己斗起来,姚州都督府得处于超然地位,不能轻易亲自下场,
高筑墙,广积粮,
开商路,修驿栈,建兵堡,
要开军屯,甚至招引移民屯垦,让蛮子们内斗相攻,咱们做自己的事,有城有堡,有驿栈商路,慢慢的还可以招纳一些内斗失败的部落,或是一些小部落,到我们的城堡旁,让他们成为城傍蕃部,给他们授田划地,招他们通商贸易,甚至是建学校教授他们汉字汉语,吸引部份为城傍蕃兵·······”
大唐的姚州都督府,如今是个虚的,
武怀玉希望苏烈能够把这个姚州都督府真正立起来,至于如何立起来倒也有例可依,比如说汉代屯驻西域的办法,
不外乎就是驻军,然后屯田,然后移民等,
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边疆开拓,大抵都是这样的策略,
后来明朝开拓云贵,也是这样。
先要打通一条交通线,既是驿路,也是商路,然后沿线建屯堡,屯兵屯田,只要先能把这条线稳定住,
那就能对整个区域有极强的控制力,
当地的驻军、物资等,都能够对当地的部落、蛮夷们形成快速打击镇压能力。
以点成线,
甚至沙俄历史上东进,吞并哈萨克大草原,甚至是远东西伯利亚等地,本身也采用的就是堡链战术。
堡垒成链,
“我建议你回长安后,去拜访长孙国舅和高公,”
高士廉在蜀地数年,兼管南中地区,苏烈去做姚州都督,肯定得拜访他,高士廉回了长安,但在那边也还有关系人脉,需要他的支持。
长孙无忌更不用说,不管他跟武怀玉如何交易的,但起码是他帮忙推举苏烈去姚州,得好好感谢。
怀玉提醒他,最好是能够跟两家谈好,带上一些长孙家和高家的子弟门生年后去姚州,
这既是投桃报李,
也是组成同盟,想要在姚州干出一番实打实的功绩来,不仅得靠苏烈能打,还得有背后的大佬支持,
大佬们当然不能白支持,不管是安插子弟过去镀金锻炼,还是说要趁势在姚州府内经营矿山、商业等,这都是必须的交易和回报。
武怀玉也是打算明年要安排许多人过去开拓姚州,到时那边不仅会建立商号屯田种棉花种甘蔗种玉米,也会买卖战俘奴隶,
而且南中那边铜矿、银矿、金矿也多啊,尤其是铜矿,中原内地十分缺铜,现在朝廷铸钱都主要靠韶州的胆泉,把生铁置换成铜。
扶持南诏攻打其它五诏,到时会有许多战俘奴隶,正好拉去开采铜矿,采了铜走水路进长江,到时就可一路洛阳长安,或许开发下红河水路,直接通到交州港,再转运到广州,
这个买卖前途巨大,
武家也不可能一家独吞的下,所以先拉上高士廉家、长孙无忌家,再拉上诸如丘和家、樊兴家、秦琼李靖程咬金牛进达,甚至是武威安家等,带上武功苏家也可以,肯定也还得算东宫承乾一份,
这人多了,势力也大了,买卖也就安稳,
而有了这么多勋戚贵族们在姚州有切身利益,那么以后朝廷对姚州都督府,对苏烈肯定也会很支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