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筚簬篮缕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1章 筚簬篮缕,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木子蓝色,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宣阳坊,
司空府,正院北房,屋里烛光摇曳。
“想不到这蜡烛竟然是鲸油做成的,”樊玄符卸了妆,解散了发髻,换上宽松舒适的白迭布睡袍,
武怀玉比他早一步躺在床榻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翻看。
“现在这蜡烛在长安可是非常受贵族名门的追捧,一直限购也都还供不应求,总有人托关系,我这也天天收到好些夫人们的邀请,”
武怀玉抬头看了眼屋里点着的蜡烛,
这可不是一般的蜡烛,而是鲸鱼的鲸脑油制成的蜡烛,这种蜡烛优点很多,首先就是炎炎夏日时也不会融化,燃烧时也没有异味,更不会有黑烟,光焰还特别明亮和持久。
此时的蜡烛依然还是属于奢侈品的,一般人家那是用不起的,主要是用蜂蜡和白蜡虫做成的,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但却有不少缺点。
无烟无味,光焰还亮,又耐烧,再加上武家售卖的这些鲸油腊,进行了包装和营销,
并不直接叫鲸油蜡烛,而是叫美人鱼香膏,配上一个优美的海上美人鱼的传说,然后在鲸油蜡烛制作时还添点了些香料,再加上精美的包装,
这些美人鱼香膏,很快就在长安风靡开来,
晋代石崇斗富,就是跟人比烧蜡烛,那比烧钱还费。
传说秦始皇的皇陵中,就用了大量的人鱼膏,称之为长明灯,其实也就是鲸油。
武家这美人鱼香膏,还是红色的,看着比白的高端。
到唐朝时,虽说百姓养殖白蜡虫制蜡烛,使得蜡烛成本下降,产能提升,但这玩意仍不是一般人用的起的。
武家的美人鱼香膏,一经推出,风靡长安,定位就是高端上层市场,那些贵族豪门当然不会在乎这点蜡烛钱,他们要的是与之匹配的身份地位象征,就好比长安名门贵族们,谁家里内院没有新罗婢,外院没有昆仑奴,那都没档次。
身为贵族,你骑马你就得骑进口的,什么突厥马、契丹马、青海马甚至是西域大宛马,马车,你得用奚族的,马鞍,最好是用契丹银鞍,出去喝酒,那得去平康坊,陪酒得叫胡姬······
用蜡烛,自然得用美人鱼香膏,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那才叫贵族嘛。
武家的这鲸油蜡烛越是限购,追捧抢购的就越多,甚至因此涌现出了许多代购,也就是黄牛。
想办法从武家铺子里抢购蜡烛,然后再加价倒卖。
这蜡烛黄牛,甚至已经不止二道,三道四道五道都出现了,
“谁想多要也没办法,现在产量也就那么多。”
鲸油蜡烛,也是如今吕宋的一个新产业。
最开始是吕宋沿海土著们会利用搁浅的鲸,屠宰搁浅鲸鱼,割肉取食,他们也会把鲸脂等拿去利用,点灯照明。
鲸脂照明优势不少,而吕宋那边鲸鱼也多,
于是从原本简单的守株待兔,到主动改装船出海捕鲸,一个新的产业出现了。
鲸肉可以吃,鲸骨鲸皮也有很高价值,而鲸脂鲸脑油这些可以制成蜡烛,同样价值很高。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吕宋有这样的资源,自然会想办法利用开发。
倒也不用担心捕鲸会危害自然,毕竟如今这年头的捕鲸能力有限,还不可能真正威胁到鲸鱼种群。
这个产业才刚开始,
产能还不高,
生产出的蜡烛,也主要是运往中原销售,如今也只能供应长安和洛阳两个市场,
供不应求,
完全供不应求,
长安洛阳的富贵人家太多了。
一根蜡烛一石米,高档的蜡烛一根能值十石米。
这谁家平米点的起,普通百姓家晚上多是烧根松枝或点一把篾条,将就应对一下,早早就睡了,不会有什么夜生活。
而那些地主豪强,他们则以油灯为主,植物油动物油都可,但也不便宜,一斤便宜的植物油灯油,也能值三斗麦子钱。
晋朝时王恺和石崇斗富,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烧锅,
因为灯油太贵,所以还有人发明省油灯,搞个夹层,里面灌水,能够省很多油,大受欢迎。
大唐贫富两极分化其实很严重的,
尤其是在长安洛阳更是如此,
普通百姓,一个青壮男人,辛苦努力干活,一个月可能也就赚一石麦子做工钱,但是那些权贵,僮仆千人姬妾成群,
就好比现在这人鱼膏卖那么贵,有些黄牛都五六七八手的加价倒卖了,可那些贵族根本不在意,有货就买。
他们家吃饭,点蜡烛那不是点一根,而是要点很多支,点的亮如白昼,彰显实力。
据说长安有户人家,以前也是个小贵族,如今家道中落,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可为了面子,
还是要点蜡烛,
但没客人的时候也只点一根,有客人时才点两根。
“咱家现在有多少钱?”武怀玉问妻子。
“不知道。”
“啊?”
樊玄符笑着道,“具体的是真不清楚,有帐,但很复杂,咱家现在也是家大业大,产业无数,哪里说的清,除非盘账。”
“用不着,我只是问下大概,”
“阿郎要用钱,用多少你直接支用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