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伏羌寨前,一世富贵,安化军,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伏羌寨里,桑怿站在望楼上,拿着望远镜,看着从三都川谷口涌出来的敌军,头也不回地对身边的右虞侯许迁道:“果然如节帅所料,是党项的‘步跋子’先来攻城!”
许迁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道:“军主,击敌于未阵之时,要不要我带骑兵出去冲杀一阵?挫一挫贼军的锋头,让他们不敢过于靠近城寨!”
桑怿摇了摇头:“算了,节帅一再吩咐,第一日只要死守,不要大打,让来犯蕃贼尽快聚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这里两面临河,寨里弓弩尽有,箭枝充足,蕃贼又不善攻城,先让他们攻上一天吧。渭河上的船只我们已经全部收拢,他们也无处可去。”
此时太阳初升,阳光从附近的山坡斜洒下来,照在渭河上闪着粼粼波光。路边的枯草挂着寒霜,踩在上面霜花四溅,好似下了一场雪一般。
细赏者埋骑在马上,看前面不远处的伏羌寨,眉头紧锁。
伏羌称寨,是因为属下编户太少,实际上这里是古冀城县,中国历史上最早设县治的地方之一,至今一千多年了。冀城设了又废,废了又设,到隋大业二年县治移到现在这个两河汇流的地方,武德三年改冀城县为伏羌县,也有四百多年。古城仍在,最近几个月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这座伏羌寨,在数百里内规模仅次于秦州城。
党项军队跟周围的蕃羌部落军一样,利于野战,不善攻城。这一路前来,路途遥远且崎岖,他们也不可能带攻城器具。偏偏眼前的这座伏羌寨,他们又非攻不可。
三都川从谷中出来的时候,河道紧贴着东边的山崖,他们沿着谷道行军,就只能走在三都川的西面。从谷道出来,便就处在渭河北岸,东边是三都川,北边是大山,西边还是大山,南边就是汹涌的渭河。不管他们要到哪里去,都必须攻下伏羌寨,渡过渭河和三都川。其实渭河以北是黄土梁峁沟壑,谷道是被河水切割出来的,地球自转,河道必然会贴着谷道东侧,不只是三都川如此,附近的瓦亭川等都是如此。
细赏者埋自然不明白这道理,他也不需要明白,他只要攻下伏羌寨就可以了。
三千“步跋子”迤逦出谷,在离着伏羌寨五里远的地方列阵完毕,一时寂静无声。
看着前面不远处城池坚固的伏羌寨,每个人的心里都打鼓,不知道会面临什么。这一路行来顺风顺水,除了在甘谷城遇到的那些望风而逃的筑城厢军,没有遇到宋军的任何阻拦。此次进军顺利得都让党项人忘了他们是远道进犯,直到见到这座伏羌寨。
部伍整顿完毕,细赏者埋交不急着安排攻城,而是叫了心腹亲兵来,吩咐道:“你们分一队人沿着渭河查探,看看有没有可供渡河的船只。再分一队人,去查探出谷后的三都川河道,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涉水而过。另外,安排两千负瞻到山上伐木,准备制作石砲和云梯等攻城器具。剩下的负瞻,在这附近扎营,天黑之前必须扎好营盘!”
众人领命,各自去了。细赏者埋才叫过副将,对他道:“你自带两迁溜正军,先从这一面攻一攻城试试看。一路上都不见宋军,不定这城里也没有重兵驻守。”
话说出来,细赏者埋自己都不信。伏羌寨如此重要的地方,又有新设的三司铺子,必然会重兵布防。惟一希望的,就是守城的宋军没有斗志,早早弃城而逃才好。
桑怿在望楼上,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来犯的党项军的动静。见一支数百人的党项列阵整齐,缓缓向城池靠过来,转头对身边的传令新兵道:“去知会西城的杜元吉,来犯之敌只有数百人,只用弓弩,有到了城墙下的才用滚油。既要多杀伤党项人,又不要让对方看出我们城里实力如何!”
亲兵领命,转身去了。
许迁道:“军主,为防意外,要不要我到西城去守着?”
“不必,党项还没有大规模攻城,他们守得住。你留在这里,防来犯的贼人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城池危急的时候,你带人出城冲杀。城池守不得守得住,不是看城池有多坚固,城门如何难破,而是看城中有没有能力反冲来敌。你带的右军,便就是守城的关键,只要能够出城多冲杀几次,围自然就解了。”
防守最忌死守,以反冲锋对冲锋,以局部进攻策应整体防守,才能固若金汤。
守城也同样如此,如果城中没有了机动力量,不能出城反杀敌人,城就成了死城,再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古代守城理论的集大成者,是两宋之交的陈规。其所著《守城录》一反以前高筑城墙、紧闭城门的理论,而是提出城墙不能过高,以掩护本方石砲为宜,城门应当尽量多开,利于城中守军出城冲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