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3章 定调子,我的双手有异能,大内,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533章 定调子
如果是其他事情还好,但是这个项目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多,站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必须通盘考虑,如果曾良君没有经过上面的意思肯定,贸然实施,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所以陶志远让曾良君写文章,意思就是打个招呼。
曾良君听到陶志远的话,也明白了他的用意,最后点点头说道:“好的,谢谢你的提醒,这个事情现在就办。”
本来因为网民以及南方系的舆论攻伐,主张建造太空电梯的那一边,现在是消停了一阵子,所以这段时间的新闻再没有人提到修建太空电梯这些事情,只要这类新闻一出现就得挨骂,谁也不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事情慢慢的也就平复下去了,没想到没过多久,曾良君署名的文章,再一次出现在国内某著名的报纸上了。
曾良君和那位胡院士两人的差别可就大了,那位胡院士虽说是中科院的院士,但是名气并不是很大,中科院的名气实际上都在一个相对上层的圈子里面流转,出了这个圈子外行人知道的并不多。
但是曾良君就不一样了,曾良君代表的是华夏年青一代的科技标杆,他之前发明的几种材料暂且不说,就从他的手机来说,已经完全达到影响一代人的地步。
实际上曾良君的文章跟胡院士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同样是叙述了关于太空电梯的情景,以及现在的技术会有什么样的难点,列举出能够解决的办法等等。
然而两个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陶志远看到曾良君的文章后,对曾良君说胡院士鼻子都气歪了,说人跟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和胡院士完全不同的是公众的反应,在曾良君连续成功之后,众人对曾良君都有了一种盲目的信任,其实这种信任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为曾良君从来未曾让消费者们失望过,每一款产品,每一项研究,几乎都是革命性的创新。
而胡院士身上已经被搭上了中科院的烙印,中科院虽说是学术机构,实际上在公众眼中,具备相当强烈的官僚作风,而老百姓现在的思维就是凡是官僚的,他们就一定反对,这就是为什么相差不大的两篇文章,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
受到这篇文章的影响,开天科技的股价在头一天开始下跌,大概是投资者无法吃透国家风向的问题,鉴于此前胡院士被骂的狗血喷头,不少股民对曾良君的这个计划信心不足。
可是第二天不仅就将前一天下跌的部分涨了回来,而且还连续上涨了三天。
因为第二天开始,就有好几篇文章出来给曾良君帮腔。
不仅如此,一个星期之后,人民日报上面又刊登出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首先是肯定了曾良君。
不过人民日报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调,不外乎称赞曾良君弘扬科学探索精神,敢为天下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文章虽然官样,但是却透露出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上面的人站在曾良君这边。
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因为在曾良君之前不久,还有一个胡院士,胡院士是中科院的,代表国内最高科技水平。
而人民日报,则代表国内上层建筑的喉舌,他们提到曾良君,而不提胡院士,这就是有点赤裸裸的打脸了。
所以曾良君看完人民日报的文章后,就笑道:“得了,这位胡院士我连面都没有见过,估计就已经讲人家得罪惨了。”
在人民日报报道之后,大家就明白,中央已经定了调子,至少在口头上已经给与了一定支持,这样就说明开天科技主张的这个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如果太空电梯一旦立项,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极为重大的利好!于是开天科技的股票,又一次进入了上涨通道。
曾良君现在就是等着高波回来,只要等他一到,那么这个项目的启动人手就算是凑齐了,天梯公司就能够正式在观众面前露脸。
太空电梯这个项目,实际上并不是曾良君最急迫的项目,他现在最着急的是全息投影技术。
作为科技公司,必须在一段时间内给消费者保持新鲜感。
人就是这样子,最初开天科技推出颠覆二代,超长的待机世界足以震惊世人,人们对开天科技生产的这款伟大产品抱有相当大的期待而热情,而颠覆二代确实也满足了他们。
可是人类就是这样喜新厌旧,当人们对颠覆二代的大容量电池习以为常之后,他们就需要更新的技术来刺激他们,开天科技距离推出颠覆二代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颠覆三代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开天科技一直都没有透露任何相关资料。
现在开天科技就面临一个过渡期,在颠覆三代出现之前,必须有一款拿得出手的产品,所以这款全息投影功能的腕表,必须以最快的时间推送出去。
然而,曾良君虽说给出了高额的“赏金”希望那五家实验室能够解决设备小型化的问题,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实验室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这意味着他们根本就没有信心。
这也难怪,这世界上有些事情还真的是钱无法解决的。
就在等待的日子中,林青翎的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来,距离预产期也近了,曾良君也没有心思天天往公司里面跑,许多时候就在家里办公,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一般都让依云代办。
“怀孕七八个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现在小孩子都已经成形了,对营养的要求最好”,吴君最近又将林青翎的事物加码了,从一只鸡变成了两只鸡,“大人吃一顿,孩子吃半顿,你一天要吃六顿,孩子才算是吃三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