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残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九章 工业基础,钢铁时代,十年残梦,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内外的影响力在继续的蔓延,关于包头的实力,每天都有新的看法,包头每天都会有意无意间,暴露出一点的能力,最高的实力,武器制造等方面,还藏着掖着,但是谁都知道,能够生产钢轨,拥有2000万吨钢铁产量,甚至可以生产火车机车和车厢的包头,生产不出来枪炮,或许质量差一点,但是数量上面,是非常可观的。
项城,袁宅,袁世凯和杨度坐在一起的,脸色有些难受,特别是袁世凯,此时郁闷的难以言表。包头,这个从来都不曾注意的边陲小镇,一下子,却成为了心腹大患的,现在,包头已经扩张到了山西,山西可以说是西北的一个重镇,连接着河南和陕西,一旦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河南。
河南是他的老家,项城虽然不是在河南的北部,跟山西接壤,但是也不远,以包头所表现出来的突击能力,说不定一个兵锋指向,就对准他了。
袁世凯相信,包头不会直接针对他,他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人,即便来了,袁家也有能力脱身在外,可是家乡这边,不遭遇兵锋是最好的了,看包头现在的表现来说,包头没有表现出旺盛的攻击态势,在稳固了山西,一部分陕西河北和大部分的蒙古内侧自后,就没有继续下去,反而大兴土木的搞建设,这一点让袁世凯放心的同时,心中也不免疑问,包头到底是什么目的,一个自己全民公决的独立的政府,他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诉求,这才是最重要。
不管怎么样,这一战之后,包头,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上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没有任何人。会忽视整个包头,在这个中国的地位,甚至,一些聪明的文人。开始觉得,这个包头,说不定,真的是了结清王朝人,是整个清王朝的掘墓人。一些报纸上面,开始出现了一些鼓吹包头的新闻,看落笔和笔名,袁世凯很清楚他们到底代表着什么人。
“消息回来了么?”袁世凯对着杨度问道。
已经是七月了,在张家口的对持,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其中零星的交火,却没有大规模的对战,包头新军也不出来,只是偶尔骚扰一下。这让袁世凯非常的奇怪,一定程度上,在心中,把的包头的军队的战斗力放低了,他们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训练日子尚短,他们没有办法跟北洋军一样,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真的碰上野战的话。北洋军绝对是占据上风的,可是偏偏碰上了这种的阵地战。
北洋军在攻坚战上,因为大炮的原因,是比较薄弱的。即便有了20门108,却被射程更远的包头重炮给摧毁了,熟知大炮威力的袁世凯,非常的清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重炮部队的保护,陆军去冲击对方经营了多年。有固定要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堡垒的时候,伤亡有多大,特别对方还有近乎海量的马克沁。
在心中,袁世凯不免的对朱而典和英国有些埋怨,到底是什么原因,朱而典居然坐视包头拥有这么强大的工业能力,伴随着包头的一些消息的传来,有心人打听之下,包头背后的势力逐步的浮出水面,德美洋行,这个从1908年开始闻名上海滩,至今依然是磺胺这样的救命药物的持有人,在欧洲和美国拥有着巨大的资产,掌控着难以想象的财富的财团,是包头的直接后台。
哈比是一个德国人,还是一个犹太人,一定程度上面,造成了一些困扰,欧美等列强认为,这是德国在中国腹地的一次尝试,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已经拥有相当根基的山东,而是选择在腹地的包头,或许这是基于资源上面的考虑罢了。
至于德国本身,他们很清楚,包头的一切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的话,只是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稍微先进一点,却没有超脱范畴,为什么这些二流,甚至是落后的设备,在包头会有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他们恐怕更多的把他归功于犹太人的身上。
犹太人,欧洲财富的管理者,在过去的几百年,欧洲的历次大战,都有犹太人的身影,一直到工业革命和英国的崛起,才逐步的摆脱了犹太人的控制,难不成,这是犹太人的又一次尝试。
如果杨元钊知道了列强的心思,他恐怕会笑的合不拢嘴,英德之间的矛盾,他非常清楚,在哈比的不少布局上,在金融的投资上面,都是站在德国一边的,尽可能的削弱英国,可是犹太人,却真的是没想到,后世的犹太人虽然也是在金融领域之中纵横,却已经无法影响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大势,而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时间,正好是犹太人的势力被削弱,却又拥有无数传说的时代。
成功的转移了欧美列强,特别是德国的视线,包头和中国想要发展,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做完,要想飞速的发展和完成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基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在包头崛起之后,从英法获得机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德国和美国却是一个方向,支撑国家最尖端的力量的是尖端科技,但是真正到了消耗战的时候,所需要的,只是二流水平就好了,但是数量,绝对要庞大的多。
后世就有学者总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世界范围之中的大规模战争,其实他打的不是别的,是各国的技术工人,拿俄国和法国为例,哪怕法国的重点放在了金融领域,多年培育出来的技术工人,数量远远大于俄罗斯,也就造成了法军跟俄罗斯军队,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军队的事实,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了世界大战的持续和消耗。
至于到了二战,已经是工业革命进入到深化的阶段了,各国的技术工人都达到了一个巨大的高度,战争的消耗,在技术工人跟得上的情况之下,变成了钢铁的对局,钢铁产量的多寡,直接代表着不同的实力,对比一下各国钢铁产量和战场状态和情况,就可以的出来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几乎差不多。
中国,起步太晚了,暂时在一战之中,没有多少作为,但是借助着一战,加上大投入和培训带来的技术工人暴涨,基于中国庞大人口,优中选优之下,训练出一批合格和成熟的技术工人,这对于赶上世界列强非常重要。
这其中,德国是一个很关键的一环,相互配合,增强德国的实力,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打的更好,进一步的耗费列强的实力,才是中国崛起的希望,不用过多的解释,而跟德国交恶,这是一贯的想法。
既然德国不怀疑,杨元钊也没有节外生枝,只不过悄悄的把钨精粉的数量提升了一倍,并且通过哈比,跟德国签订了秘密的合约,白云鄂博钢铁集团的钢铁,从1912年开始,优先供给德国,总量达到了350万吨。
大宗钢铁的交易,总是关系到国际形势,350万吨,几乎相当于德国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只是普通的螺纹钢,板材,钢筋和一些钢轨,包头对外名录上面,高级钢铁都没有上榜,已经 有2000万吨的庞大产量,如果还能够生产世界上主流的高级钢材,这就不是亮肌肉了,那是引仇恨了。
包括英德在内的世界列强,也没想到,包头的钢铁技术这么的高,还是以以前的眼光,只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包头钢铁价格优势就凸现出来了,比市场价格低一成五的价格,包括德国本身对于钢铁的无限需求,一些本国的低端钢铁厂,可以进行技术改造,更多的生产对于军工有着巨大意义,质量较高的钢材,350万吨低端钢铁,可以让德国累积更多的战备物资。
矿物和钢铁的交易,加上德美在其中牵线搭桥,在1911年的8月,一只由3名外交官,12名军官和其他随员在内,27人的团队,秘密的从德国出发,他们会乘船前往上海,顺着长江和中国的铁路,秘密的前往包头,他们是德国驻包头办事处的成员,拥有领事级的外交权限,当然了,包头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也是秘密前往的,对外只是作为德美驻 包头办事处,但是在权限上,一点都不比德国驻上海领事差多少,包头的外交,开始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由德美的中转,变成了直接的联系,而德国的大部分大学,都对来自中国,特别是来自包头的留学生,报以欢迎的态势,从这一天开始,包头开始了大批外派留学生,从原来一年1500-2000,激增到了5000,一年一个台阶,到1913年底,包头在欧洲的留学生总数,达到了惊人的7万9000人,其中德国就拥有7.5万人,这些留学生,在未来的几年之中,成为了包头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速器和起动机。(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