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残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佃户危机,钢铁时代,十年残梦,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冬日包头,微微的有一丝的清冷,因为棉花收割,而形成的大块大块的空地,就是目前包头田间的整体色彩,采摘完了的棉花植株,根本就没什么用,有部分的农户,会把它收集起来,用来作为燃料,地广人稀的包头,一般都是依靠枯草和枯木,大片大片的棉田,留下了众多的植株。
这些,没人会在意,包垦公司也不例外,如果没人要的话,说不定,这些东西,需要打碎放入田里进行肥田,但需要的人力物力,有些太过惊人了。
几天的时间,签订完协议的地主们,开始整理自己的土地,这些都需要到包垦公司报备,小麦的种植,也就在这几天了,耽误不起这个时间。
跟土地一样需要整理的,还有那些佃户们,他们是依托于土地生存在,在知道了土地被转包给包垦公司之后,起了一连串的涟漪,土地是他们生存的根本,他们几乎是祖祖辈辈都依靠着种植土地为生,现在没有土地了,还能干什么的,这快一年的时间,包垦公司在包头创下了巨大的名声,之前的棉花生产是,发放粮食,高工资也是,民众们在了解了一切之后,选择耐心的等待,人性化的包垦公司,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待遇的。
在杨元钊的亲自关注之下,甚至直接找到钱虎,调配拖拉机,筑路大军中的大部分车辆,都被调集回来了,仓库之中还在紧张的安装之中,已经装配好,且拥有了爬犁的车辆,正在包头周边的土地上面,不知疲倦的开行着,每天15顷以上的速度,每天都有大片大片的荒地被深耕好。
深耕土地,翻出来了最深层的土壤,哪怕是贫瘠的土地。深耕之后,也露出了黑色的土壤,特别是从下面挖出来的虫卵,他们会在短时间之内。被缺少食物的鸟儿所吃掉,剩下的少部分,能够扛过包头夜间,较低的温度的,寥寥无几。一些老农民们,包垦公司的老职工们,都迫切的期盼着冬小麦的种植,不知道在棉花上创造了奇迹的包头,能不能在冬小麦上面,再次掀起高峰。
看到了众多机械的轰鸣,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耕了出来,哪怕只有这些机器,这个土地也会在种麦的时间。完成好更重,众多地主们,这才打消了疑惑,包垦公司有能力把他们的土地给照顾好的,并且获得良好的收益。
刘澍带着手下忙乎了几天,因为现在棉纺厂进入到了试生产的状态,只要保证了原料和设备,不用太多人盯上,以前棉纺厂筹建,用顺的那一批人。都被他带着,转战包垦公司的这个项目。
没有人不愿意,毕竟,现在的包垦公司。集中了整个包头九成以上的土地,涉及到的地主,数量庞大,关系网密切,再说了,棉花的神话。几个晋商家族也看在眼里,晋商家族,不但是商业发达,有钱,多年以来,囤积的土地,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在往常看来,土地只能够作为储备,作为一个财富一个方面,现在看了包垦公司的做法,土地甚至能够创造财富。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些人开始积极介入到包垦公司的事物之中,让忙的脚不沾地的刘澍,可以卸下一方面的重担,几十号人,在刘澍的安排之下,走遍了包头周边,大大小小的村落,在地主和众多管家的帮助下,把整个包头,因为土地托管给包垦公司,而失去了依赖的人员,都给计算了一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算是刘澍,也没想到,在整个包头,有这么多依靠着土地生活的农民,按照每个人20亩土地来算,整个包头,快要达到了40万人,要知道其中的部分,早已经因为杨元钊的不断投入,从农民转化为了工人,这个数字差不多有4万多,但是扣除掉这4万多,还有32多万。由此可见,这一方的水土,养育了多少人。
刘澍拿着结果,找到了杨元钊,杨元钊给了他三个选择,第一,扩大工厂的规模,哪怕在不扩大的情况之下,也能够前期的招募工人,进行培训,眼下,包头目前已经投产的面粉厂,水泥厂,砖瓦厂,都可以进行2-3倍的扩张,这个数字,大概就是3万人左右,公路公司也是另外一个重点,扩张的数字不如前面,却因为基数庞大,也可以解决4万人。
32万人,解决7万人,这多多少少有些杯水车薪,好在杨元钊给了第二个方法,大幅度的招工,包垦公司托管了土地,仅仅依靠目前的3000多人,绝对不行,这是6万公顷,也就是600万亩的土地,这个数字太过庞大了,哪怕一人负责一公顷的土地,也会有6万多人,又往多了里面去算,勉强可以达到8万人左右,这是另外的一个方向。
还剩下的17万人,杨元钊是准备作为产业工人来培养的,他们会逐步纳入到新建的工厂之中,只是这个过度的过程,略微有些漫长,杨元钊最快也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建立起种类繁多的工厂,吸纳足够的工人,眼下看来,这些人失业是在所难免的。
暂时失业也不怕,杨元钊不会选择救济的方式,救济,只会制造出一批的懒人,未来的包头,是一个发展的,奋进的城市,包头会在整个中国创造出瞩目的成绩,看来,只有以工代赈是最佳的选择方法,未来的包头,需要重新的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通往各地的道路,还有工业区的一些基础工作之中,挑选出力气的工作,不给薪水,这是给口粮,这样可以节约一点的压力,也让这些人,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
刘澍吃惊的发现,无论是怎么样的问题,在杨元钊这里,都不算问题,32万人的吃饭问题,这么一条,两条,三条的就处理完了,特别是最后的17万,在他看来,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轻易的用粮食就解决了,他甚至提前还想到了的,在跟各位地主签署协议之中,就有一条按照合同的约定,从今年到明年麦收之前,众多地主们需要拿出一部分的粮食,作为佃户们的口粮,按照人头拿出来,这笔粮食,会由包垦公司集中的分配,未来,当麦收的时候,按照一定比例来返还,这个比例大概是30%,看起来有些少,但是对于地主的存粮来说,放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卖到这个价格,比例比较让他们满意。
正是因为系统而完善的处理,因为地主们把土地加入包垦公司,失去土地的佃户们,也没有悲惨的命运,他们之中的一部分,直接进入了隶属于包垦公司的农场,6万多顷的土地,对于人员需求数量,是之前数十倍,一下子8万人的招募,有这众多的条件,却也招收了接近8万人,这些被编入到了包垦公司,会对包垦公司产生巨大的资金压力,这还只是种植小麦的人员,未来,当小麦收割之后,种植棉花的时候,人员还会提升一倍,达到12万的数额,也就是机械化大生产,否则,6万多顷,也就是600多万亩,最少需要40万人以上的。
8万人的庞大工人队伍,哪怕只用支付一半的薪水,剩余用粮食替代,每月的薪水也在70万以上,这极大的挤压了包垦公司扩张可能,包垦公司的红利,几乎都投入到了这其中,这几天,刘澍忙的脚不沾地,为的就是处理这件事情,当然了,来自杨元钊的700万的注资,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包垦公司也因此,资金的比例攀升,超越了水泥厂和公路公司,成为包头最大的公司。
这些资金,其实还是来源于晋商们的那一批白银,2000万的白银,已经变成了银元,又流通到了包垦公司,未来,会随着工人们的工资,又流转回来,这就是一个循环,现代的社会,钱放在那里,根本就显示不出来价值,必须让他们流动起来。
机械化的生产,并不需要多少的人力,这部分人,首先,进行了军训,包头工人的军训传统,这里发挥出来了,以200人为一个编组,从各个工厂之中,临时调集出来了400多人,用于训练这些人,只不过,他们没有工人的待遇,没有获得统一的服装。
组织形式,在杨元钊的突发奇想之下,用建设兵团来替代,这也形成了建设兵团的雏形,未来整个中国的农业变革,都跟这个建设兵团息息相关的,类似的模式,居然一直持续下去了。
就这么的,本应该会造成巨大震荡土地兼并,进而产生佃户失业危机,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解决了,服从性强,这是中国农民的天性,不把人逼到绝路,是不会反弹的,包头也是如此,在做好了能够做好的一切之后,巨大的土地动荡,除了少许村庄之中,传来了波澜,剩下的,一点动荡都没有,就这么的,成功的度过了,包头的变化也掀起了新的篇章。(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