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半步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3章:道不在书,佛不在经,美梦设计师,含笑半步仙,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佛家说的五蕴,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道家还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由气生成的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气万物。”
道生一,一就是气,一气生阴阳,二就是阴阳了,然后阴阳生三才,三才组合生万物……
叶超认为,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那么,很可能穷其一生,都不可能研究得完这些理论。
所以,他得像陶渊明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是不求理解,而是不强求,顺其自然,能了解多少奥义就是多少啦。
其实,书是给人读的,真正的道不在书。
同样的,很多时候,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就算是天天念经也没多大用处。
禅宗甚至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妙法。
还有,据叶超所知,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根本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
但他却成为了禅宗六祖!
他,弘扬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是《坛经》与《别传》共传的古说。
但惠能听到《金刚经》就有所领悟;一到弘忍那就会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而从《坛经》看来,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
所以对于惠能不识字,一般都认为难以相信。
《别传》说:在到黄梅以前,曾到过曹溪,和无尽藏尼论究涅槃佛性的问题。又去乐昌从智远禅师坐禅。
所以据此而又产生的解说是:因为曾经修学佛法,所以早就有修持的功夫了。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
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
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
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
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
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
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
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