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映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育儿反攻第一招,重生大唐当奶爸,华光映雪,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主好说歹说,终于劝住了女儿,不能一下铲平了花园,一棵一棵吓唬着来最好,小姑娘将信将疑答应下来,于是约好的六皇子李愔就惨了,成了每天花园里刨坑挖树的苦力。
公主看着李愔被殃及池鱼也很无奈,心说六弟你就当锻炼身体好了,摊上这么一对爷俩只能说你倒霉。
将三虎和四虎调到了身边,杜少清也没闲着,皇宫那边传来消息说新版蒙学书册已经刊印了万册,足够永平坊一地蒙学所用了,所以永平坊学堂可以运作起来了。
杜少清预订的蒙学书册共有四本,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都是经过大儒虞世南亲手批注的,其中三字经还是当初杜少清为了教导女儿改版过的,只写到隋朝部分。
最后一本却是算学,就是简单的二十页教导孩子加减乘除的小学数学,是杜少清独自编书,让人雕版印刷的,全大唐就这一份,里面是用来推广新的算术方法,用阿拉伯数字和乘法口诀的,大大优化了繁复的中国古典算经。
这本小册子一出,户部算师惊为天人,直言这东西可以让算学前进一大步,以后算学就可以不用算筹了,为此杜少清还特意制作出了算盘送给户部,这东西名声可是堪比后世计算机的,原本为北宋时期的产物,运用起来比纸上演算都快,古老的算筹更是没法比。
仅仅半天时间,永平坊三十所学堂开学招生的消息就传遍了大唐,所有百姓都为之轰动,因为其中有大唐第一才子亲自领头授课,一时间前来带孩子报名的家长直接将整个永平坊围了个水泄不通。
礼部侍郎崔君肃家里,管家慌忙来报:“老爷,杜少清在永平坊扬言一次开办三十所学堂,现在长安的百姓全都蜂拥报名呢。”
崔君肃心中一惊,随后却又淡定起来,镇定道:“慌什么?三十所?一所学堂收容二十人,也不过六百人的容纳量,长安多少百姓,多少待学孩子?值得大惊小怪?”
“不是啊老爷,听他们宣传说,永平坊的新学堂建造的非常巨大豪华,一所学堂可以容纳二百名学生。”
什么??崔君肃惊呼道,二百人的学堂?那得多大?什么样的学堂能这么豪华?还仅仅是供给平民?就是宫里的弘文馆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二百人?哪个老师能一人同时教导二百人?如此教学怎能出优等?且不说能不能找三十个教书先生,只说三十所学堂招满的话就是六千学生,他哪里来那么多书册?可不是所有百姓家里都有蒙学书册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的。”崔君肃不屑道。
管家看着老爷这么自信,真的不忍心说出实情。
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说了:“不是啊老爷,他们说蒙学书册学堂自备发给学生不要钱的,而且还说人人有份,看着不像是没有书籍的样子。”
不可能!崔君肃断然大喝。
同样的场景不仅仅发生在崔家,王硅那里、荥阳郑氏在长安的官员那里,甚至整个五姓七望的人都大跌眼镜,杜少清疯了吗?他是神仙?六千册蒙学书籍,那得多少藏书?天下蒙童书册都被他收集起来了吗?
事实证明永平坊学堂并没有虚假宣传,每个学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二百套新生书册,这堆新书在家长眼中可比学堂的年轻先生都惹眼。
“排队报名,学堂名额有限,所以优先收录永平坊本地的孩子。”三虎大喊道。
“为什么呀?我们又不是不给孩子交束脩。”有人不满道。
“是啊是啊,我们听说有学堂招人,一大早就慌忙赶来了,排队都排了半日呢。”
“只要你让我的孩子进去识字读书,我愿意出双份的束脩。”
……
围观群众情绪激动,看来这些人为了让孩子能够念书识字已经是红了眼的。
“永平坊门口招生那里有告示说明的,请大家体谅……”四虎大喊。
“什么告示,我们若是识字还用得着挤破头来替孩子求学吗?”
好吧,四虎竟然无言以对,随后就按下众人给解释起来,坊内学堂共三十所,本来是为了坊中百姓的孩子所建,平均每五百户共有一所学堂。
而且学堂容纳上限是二百人,本来不收外人的,现在永平坊新建,恐怕没有那么多孩子,所以才答应大家,如果有空余名额,可以考虑收容其他学生。
最主要的一点,是坊内住户的孩子就学,是不交束脩的,学堂一切免费,先生的薪酬是五百户百姓每家每月出三文钱供养的,两文给先生,一文存留用于修缮设施,无论有没有学生在里面上学都要出钱,以此来维持学堂的运转,同时也是给后代积德行善。
什么???
听到这三条解释,所有人都惊呆了,全部免费读书?有这好事?古往今来就没有听说过。
“这位兄弟,能不能让我们去求一求驸马爷,我们家三个娃,哪怕您只让其中一个娃进去念书都成啊,我们不要座位,可以站着旁听就行。”一位父亲拉着三个儿子上来,同时给四虎跪下磕头。
几个伙计赶忙上前拦住,这要是不挡住,估计在场的要跪下一半人。
就在这时,杜少清从里面走了出来,所有人都认得这个白色华服的贵人,不用人们制止,就已经没人开口喧闹了,大家都看着杜少清。
杜少清环视了一下四周,随后目光落在了最前面这一家四口身上,看他们的衣着补丁就知道,都是穷人,三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还肯举着儿子上学,看来是真心想要识字改变命运的。
淡淡一笑,给在场之人一个安心的笑容,杜少清朗声道:“长安城百万众,三十所学堂够不够?不够,远远不够。
在我的心中,要建成三千所,长安一百零八坊,每个坊市都要建成这样的学堂,这就是长安城改造计划,而且这一举措,陛下已经授权我们开始实施了,永平坊就是明证!”
“万岁!万岁!”有人情不自禁的山呼万岁,所有人都跟着大喊,如果真的如杜驸马这么说的,那自己家门口也有学堂,孩子根本就不用发愁读书识字,大好事啊。
虽然大唐礼节没有万岁之礼,但有时表示庆贺是会这么喊的。
按下众人的高呼,杜少清话锋一转,跟所有人解释道:“可是城池改建现在仅仅实现了永平坊一地而已,在下跟诸位一样着急。
我想在长安城所有地方都推行永平坊的居住模式和学堂教育,可改建城池不是一朝一夕的,人力资源有限,只能一步一步来。
因此今天的学堂招生,只能先内后外走一个权宜之计,坊内若有学生空余名额的,才可以收外来学生,而且外来学生需要交一定的束脩,三十所学堂,收满为止,请大家见谅。”
“驸马爷,俺家是隔壁永和坊的,您先带人改建我们永和坊吧,我们愿意出人出力支持您。”一名百姓激动道。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随后很多百姓都激动的大喊,愿意支持坊市改造计划,杜少清心说,今日事成一半了。
学堂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百姓看到甜头,从而自发拥护拆迁改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