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种地有门道
牛奶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种地有门道,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牛奶糖,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每一个都是天然优秀的农业区该有的特点。
可刘璋却硬生生的作死,否则以这样的条件,哪怕来个傻子统御成都,都不至于让益州陷入饥荒的境地。
同样,前面也说到,刘璋的作死其实也很简单,穷兵黩武,外加对田地减产,大户压迫佃农的不作为。
又是半个月过去,眼瞅着就要到了单季稻最后的播种日限了,好在成都这边按照以往的习俗,多是播种中稻——播种日期划分,三四月份播种的名为早稻,而五月份播种的名为中稻。
中稻播种于五月份,而立秋之前便要移栽,这些日期必须严格卡死,若是稍晚,便会影响收割的日子,进而影响产量。
年前的穷兵黩武导致成都及其周边地区数个大粮仓都早早的没了储粮,今年成都地区的收成,就仰仗着这波单季中稻的丰收,事实上,只要这波稻米在秋后丰收,益州地区的百姓们仍然能够勉强度过这个寒冬。
所以不光是农户们,就连商户们也在密切的关注接下来官府的动作——这波播种不仅不能出错,如果刘璋还有脑子的话,一定会把这件事情放在顶头的位置去处理。
偏偏所有人就都没有想到,日期越来越近,刘璋调集大量的人手,去追查一个狗屁不通的自家蜀锦生意的问题,这可不就惹了众怒吗。
前几日刘璋的动作特别大,弄得满城风雨的,大家还以为刘璋醒悟了,想要集中力量帮助农民们好好的度过这个夏天,可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家全都傻了眼。
总而言之,并非是庞羲帮着许靖脱了身,而是幸运的他被老百姓们的上街游行给救了命。
那可不,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城里城外无数的商户农户聚集在城中的大街小巷,誓要找刘璋讨要说法,眼瞅着这阵游行就要演变成暴动,也是刘璋身边的人给他提了醒,刘璋才不情不愿的开始忙活起这茬夏种的事情。
但是还是那句话,官府若要有作为,想要治理好一个地区,就必须比百姓比普通人先一步预料到会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真等到百姓们自发的开始自救,逼宫于所谓的官府时,官府再想从中介入多少有些为时已晚。
这一点,程畿和张任也要负一定程度的责任。
他们两人本就是益州的边官,负责边陲安全的将军们懂得打仗,却不懂处理内政,调养民生——究其因还是那些擅长做这些工作的官员们,要么就被刘璋疏远,要么干脆早早的就已经逃出了益州——典型例子自然就是法正与孟达,还有李严这种文物全才。
甚至可以说,哪怕庞羲没有被程张二人排挤走,一庞羲这种爱财如命的性子,他是绝对不可能想不到夏种的重要性,毕竟他这种贪官都能说得出以民为本这样的话,光看他贪污腐败,还真有人以为庞羲是靠着关系走到这一步的?
之所以说刘璋的醒悟晚了,是因为夏种这件事情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前面提到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今年早先江南地区,准确来说是江夏地区逢遭百年难遇之暴雨,位于中下游的江夏地区四处尽是洪涝之灾。
与此同时,不管是长江的上游,还是同年的北方,都遭遇了近十年都未有之大旱。
一直以来心思都没在经济发展上面的刘璋,自然也不会想到,此前因为他的猜忌,导致管辖都江堰的都安县官员们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换了数任,刚到任的官员一门心思都投入在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上面,咱可能费心费力的去管那需要统筹之后才能集体调度的灌溉水源的准备工作呢?
这一来二去导致了目前的现状。
刘璋这几天确实意识到夏种必须提上日程了,但问题是,偏偏这个时候上游的水利工程却歇了菜,这上哪说理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