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清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0章二架子师,覆殷商,丘清鲤,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未到入夏时,天气很快就热了起来。
趁着夏收前的一段农闲时间,聂伤集结了四千军队,在南山大营再次整编,并演练相关的新式战术。
耆国的常备军——戍卫军已经扩大到了五百人规模,另外亦有两支五百人的正规军架子师,再加上临时征召的三千民兵,刚好凑够了四千人。
所谓架子师,就是一个师的编制,平时只有贵族军官和高级军士在岗,没有基层士卒,就像一具骨架一样,所以称为架子师。
架子师平时只要军官,若有战事,能立刻征召民兵补充进来,迅速形成战斗力。
按照耆军军规,戍卫军每日一训。
非农忙时,各乡的队编制架子师军官,都在本地独自训练,三日一训。各县的行编制军官,十日一训,整个师的军官,一月集训一次。
这种训练强度,远比同时代的方国,甚至王室之军都高出太多,他国的训练水平能达到耆国军队的一半程度,都可以称得上顶级强军了。
一般情况下,各国的军训,都是借着四季围猎机会,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也就是说,一年也就训练四次。
当然,行猎军训还有大量普通民兵,耆国民兵也没有很大的训练量。
各国的军事贵族还是经常进行军训的,但是他们训练频率远远达不到耆军水平,正规性更是差的远。
他国的贵族军训,其实也还是寓教于乐的游猎和聚会。
贵人们驾着战车,听从国主和主将的指挥,迅猛出击,再指挥自己的从人,相互配合着围猎,兴高采烈的射杀猎物。然后在野外围着篝火聚在一起进餐,顺便讨论军事。这便是他们的军训了。
聂伤见识过斗耆国以前的军训,看到哑然无语,简直是给自己吃喝玩乐找借口嘛。
如此训练,效果怎样自不用说。
聂伤掌国后,立刻着手整军,改革军制,修订军法,并制定了一整套训练方法。
如今的耆军,军纪异常严厉,训练非常艰苦。若是他国之人看了,一定会骇然惊叹:穷兵黩武!
军队训练的越多,战斗力就越强,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个军官都懂。
可为何其他方国不像耆国这样军训呢?难道他国之人和以前的斗耆国军官都是傻子,就聂伤聪明?
当然不是。
其他方国不进行高强度训练,是因为军事训练要抽调许多壮劳力,严重影响社会生产,还要耗费大量物资,极其损伤国力,哪怕强国都负担不起。
商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小方国都支持不了高频率的训练,所以军队战力只能到此为止,无法再提升了。
那为何耆国又能进行高强度训练?
首先是聂伤上台后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都大获全胜,掠回了大量物资,足以维持军训。
还有就是耆国官府的高效率,能够充分整合国家力量,调动更多的资源支持军队。
最后就是架子师的设置。
架子师的军官大都是贵族,或者家中富裕的国民,可以进行半脱产训练。而且训练耗费都是官府负担的,军官们还有俸禄,足以抵消耽误生产的损失。
他国的军事贵族也是半脱产的,却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完整的制度。参与军训的费用大部分都要自己承担,围猎时还要带上一批仆从,消耗很大,积极性自然不高。
准确来说,在和平时期,他们都是平民身份,而不是军人,有参与军训的义务,却不接受军纪约束。
而耆国的军事贵族,都是记录在案的军人,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严守军纪,要在严整的军队体系内行动。
二者有此区别,便是耆国军训练多的原因。
最近耆国刚发行了耆元,内外收割了海量财富,官府富得流油,下拨给军方的资源翻了两倍。
兵部从来没这么阔过,立刻就准备采购一大批新装备,可申请报告却被聂伤打了回来,说一切带铜的东西都不准买。
原来耆国的铁器马上就要成规模了,军中现存的青铜武器完全够用,铸铜钱的铜都不够呢,没必要再浪费铜。
“不让采购带铜的?”
兵部官员看到这个命令,一下懵逼了。
所有军备中,好像除了军服草鞋之外,什么都带铜。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添置了大批车辆和马匹,虽然车辆也用到铜,好在聂伤没有细究,也批准了。
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兵部中官革叔拿着钱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想来想去,只能用在训练上,便抓住戍卫军和架子师军官猛训,好像不把钱花完会吃亏一样。
于是这一年的军事训练频率和强度骤然增大,一众军官被训的面无人色,都暗叫吃不消。
这日的月终大训,国主聂伤也要参加,说要检验训练成果。兵部对此异常重视,紧急扩大了规模,又征调了三千民兵来参训。
聂伤之所以来视察军训,主要原因是军方刚刚把新的军制推行下去,他要来看看到底适不适用。
新军制是他和兵部共同修改制定的,核心内容就是顺应国内社会形态的变化,彻底打乱领主和属民在军队中的联系,组成一支完全不受隶属关系影响新式军队。
因为耆国各个产业生产技术的飞速提升,劳动力创造财富的效率越来越高,使得劳力价值也随之飞涨。
单以农业来说,以前一家五到八口人,使用落后的耕种技术,要种将近一百亩地(后世三十亩左右)才能养活自己,井田制就是因此而形成的。
但是现在,耆国土地的亩产增长了三成还多,一家人只要种三四十亩地就能达到一百亩地的效果。
高产技术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多出来的土地也需要人手耕种,这就使劳动力价值飙升,平民和奴隶都成了抢手货。
各地领主占有了大片土地,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耕种,只能不断改善领地属民和奴隶的待遇,以求他们不要被他人挖走或者偷懒不干活。
平民和奴隶的地位随着大幅提升,腰杆更硬了,可以和领主讲条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