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谨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免罪,庶子夺唐,江谨言,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冯盎,虽也是在武德年间降唐,但因为冯盎虽然割据岭南,但却始终未加王号,又因为李渊对偏远的岭南也不甚重视,故而得以保住了性命。

冯盎岁七十有六,在此时也是绝对的高寿了,他是生生熬走了隋末群雄,自己走在了最后一个。

李恪之言一落,年已七十有一的同中书门下三品萧瑀出列道:“回禀陛下,冯盎一去,隋末时割据地方的群雄确实是再无一人在世了。”

萧瑀乃杨广妻弟,李渊的表弟,初仕于前隋,后应诏从唐,历经隋唐两朝五代君王,在此事上几乎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了,李恪问这个,萧瑀出来回话倒也最是妥当。

李恪听着萧瑀的话,感叹道:“前隋之末,因炀帝之暴政,隋而失其天下。隋末之时,故天下叛逆,烽烟四起,但各路反王起兵却也各有其因果,朕欲命弘文馆上下修隋末之事,另成专录,以传于后世。”

萧瑀不解地问道:“陛下这是何故?”

李恪道:“父皇生前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另修隋末乱世之事,是为总结其中教训,以留于后世,不使我大唐后世之君忘隋亡之教训,重蹈复撤。”

朝中众臣听着李恪的话,尤其是那些朝中老臣,脸上也都慢慢地露出了笑意,前些日子,李恪下旨续建大明宫,已经叫一些朝臣不满了,但因为杨后不适应百福殿,大明宫是李恪为杨后所建,关系天子孝道,又有许多朝中重臣支持此事,故而没有什么人出来反对。

不过大肆兴建宫殿毕竟不是好事,这可是奢靡之兆,尤其对于皇帝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原本也担心李恪登基之后得意忘形,行事失了分寸,但如今看来,李恪还是知晓轻重的,李世民的交代他也不曾忘了。

萧瑀道:“陛下能有此心便是最好,若是先皇有知,想必也会欣慰万分的。陛下若是能恪守本心,四夷来臣,天下威服,指日可待矣。”

萧瑀之言才落,岑文本瞧准了机会,终于出列道:“启禀陛下,陛下既欲修隋末之事,臣还有一事上禀。”

岑文本出列,本就是李恪授意,李恪抬了抬手道:“岑中书所言何事?”

岑文本道:“隋末群雄,反前隋暴政,终隋末之乱世各有其功,我大唐立国之初,虽有敢抗天威者,但终究也是身死事消,臣以为为彰陛下仁德,显我大唐宽厚之心,可赦前人之罪,如此四夷闻之,当望风降矣。”

岑文本是萧铣旧臣,当年萧铣受岑文本力劝出降,但最后却丢了性命,岑文本一直觉着亏欠了萧铣,对此事耿耿于怀,此番若是能借李恪之意为萧铣去了罪名自然是最好,

而朝中有这个念头的又何止岑文本一人,李绩是李密旧臣,受李密大恩,当初李密被杀时李绩还曾冒天下之大不韪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可见李绩念李密知遇之恩。

李绩闻得岑文本所言,也当即道:“末将以为岑相所言甚善,臣附议。”

原本就算只岑文本提出此事李恪就准备允准了,更何况又加了一个李绩,李恪闻言,也顺水推舟道:“岑中书和懋功所言甚合朕意,那此事便这么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捡到一本三国志

历史系之狼

永不沉没的星舰

金属裂纹

我应该是富二代

五狗子

弃妃倾城:一手遮天

唐小丹

佣兵的战争

佣兵的战争

大佬被八个反派舅舅宠翻啦!

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