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君,侯门嫡女如珠似宝,小玉狐,番茄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些话听着有些信口开河,但是细想之下却不无道理。”这是王子义当时对自家小女儿说的话提出的点评。
原来如此啊。
王子义想到这里,心中了然。嘴角不自觉的上翘起来。自家这个小女儿在永盛帝面前真的是什么都敢说啊。
最有意思的是永盛帝还挺愿意被自家小女儿忽悠的。
王子义思考再三回复道:“微臣认为,殿试应该增加策论环节。”
“策论?“其余众人皆吃惊的看着王子义。
策论是什么?在以往的科举考试中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儿。
“哦?王爱卿不妨细说一下。”这好像和宝妹的看法很像啊。
难道宝妹说的那些,是王子义教的?想到这里永盛帝狐疑的看着王子义。
“陛下可以从百姓民生、历朝文化、行军打仗、礼仪规范、吏制改革、治理水患、预防天灾、刑法断案以及农事问题等等几方面出题,让众生员来答。这样便可以借机考察一下这些人具体都擅长些什么?是不是真正可以用到实处?选官,要选的是能为朝廷做实事的人,而不是选谁《四书五经》背诵的好。我们应该从这些人当中选的是谁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的更好,而不是选谁记得最劳。这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的道理吧。”
王子义比王姒宝懂得精炼语言。而王姒宝更擅长的是说些大白话,将人往她想要表达的事情上面去引。
说起来,王姒宝说的话更通俗易懂,更让人愿意去接受。这恐怕就是永盛帝比较喜欢被王姒宝忽悠的原因所在。
“陛下,咱们还从来没有听过要考这样的题?这有违祖制。”薛中原赶忙上前反驳道。所谓礼不可废,怎么能这样随便的就去改变呢。
“陛下,臣之小女儿说过一句话。”不待其他人反对,王子义率先开口道。
永盛帝轻挑了一下眉毛,兴趣十足的问道:“哦?那小丫头还说了些什么?”
一个‘还’字彻底证实了王子义之前的猜测。
“臣之小女儿说,规矩就是用来被人打破的。任何规矩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形成的。要是真的较起真儿来,最开始还没有科举呢。但是先祖们还不是为了打破以前世家垄断朝堂的局面,重用寒门子弟,开启了科举取仕之路。微臣在这里要问一下在座各位,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通过走科举这条路最后踏上仕途的?有很多是不是?就是连咱们在座的也有,不是吗?”王子义说完拿眼扫了其余几人。
这几人当中户部和工部尚书均是寒门出身。这二人被看的有些许不自在。
王子义又继续道:“臣之小女儿还说,当今圣上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明君。”
王子义说这话有拍马屁之嫌,六部尚书在心里都暗暗的撇了撇嘴。
但是这不妨碍人家永盛帝喜欢听啊。
但仍故做淡定的问道:“哦?宝妹怎么会这么说?”
“宝妹说,当今圣上是历朝历代帝王当中,唯一一个肯正视自己的不足、广听言论、明辨是非的帝王。虽然未必保证后不见来者,但却肯定是前不见古人的第一人。试问,别说是一个帝王,就是个普通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陛下今天召集微臣几人到这里,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想听一下我们几人对此次殿试有什么好的想法?殿试如果改革成功的话,这将是一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陛下如果真的能打破原有殿试的陈规,做到因人取材、因能力取官的话,那无疑就是做了一件从无到有,要被永记史册、千古流传下去的大事。”王子义最后又强调道:“明君没有几人是墨守成规的。”
说白了,要想做明君,还得做几件大事可以让史官去记载。
永盛帝一直是一个不被外界看好的帝王。相比本朝前几代帝王,他文治武功都不占优。唯独有一点,他肯听劝,也不糊涂,懂得明辨是非。这正是王姒宝十分看好他的原因所在。
其余那些功成名就的帝王,无不是踩着别人的政绩、踏着众多将士的尸身、甚至是饮着至亲血脉的鲜血以成就自己的宏伟霸业。
历史功绩自有后人评说。
那些所谓的明君往往有很多被后人诟病的地方,也往往会让后人在他们明君称号的后面打上问号。
王子义最后几句话说的永盛帝热血沸腾。
他也是在听了王姒宝的话后觉得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故而为之。当时并没有考虑过永记史册的问题。现在看来,机会就这么轻易的摆在了自己的面前,他如果不抓住,似乎都对不起宝妹对自己的超高评价。
没想到自己在宝妹眼中才是真正的明君啊。想想永盛帝心里都高兴的不得了。
明君?明君是会流芳百世的。作为一个帝王,还有什么比这个评价更高?
就因为这句话,永盛帝在今后的帝王之路上更加的谨言慎行,并时常用“明君”二字鞭策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